主页 > 茶叶介绍 > 深入西双版纳茶区完成八座古树茶科研基地授牌工作
2023年04月18日

深入西双版纳茶区完成八座古树茶科研基地授牌工作

 5月26日至6月3日,云南特有古树茶茶种质研究中心实验室及云南普洱茶生茶感官品鉴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刀娜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深入西双版纳茶区完成八座古茶树区域科研基地的授牌工作,为进一步助力云南古茶树保护的实际实施尽一份力量。
刀娜老师带领边国三叶团队及传统手工艺制茶人王熙翔老师,深入西双版纳茶区完成易武、班章、帕沙、南糯山、勐宋、刮风寨、老曼娥、倚邦地区古茶树保护科研基地授牌工作。这八座古茶树科研基地的成立,对进步推进云南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刀娜老师是云南特有古树茶茶种质研究中心实验室科研带头人,同时也是云南普洱茶生茶感官品鉴研究中心课题组主任,拥有20年从事茶文化、茶学研究工作的丰富经验。她曾出版多部茶文化研究专著,并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此外,刀娜老师还是早期国内高级茶艺师、评茶师。
此次活动的另一位参与者,王熙翔是云南特有古树茶茶种质研究中心实验室的成员,同时也是云南普洱茶生茶感官品鉴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组员。作为普洱茶历史文化讲师,他在茶山游学多年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普洱茶文化与传统制作工艺实践的跨界研究者。
在活动期间,参与人员对八座古茶山的生态环境、树龄大小及树种基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炎炎烈日中,研究团队深入山林,向着古远的古树茶科研基地前行。远离城市的喧嚣,踏着蓝天下的茂密深山前进。每个山头,每条小径,每片茶区,都存在着千年的古茶与故事,而他们就是这些故事的保护与倾听者。山林间,树木蓊郁,茶香袅袅,蝉鸣鸟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山林乐章。沿着崎岖的山路而上,穿过密密麻麻的森林,他们来到了古树茶科研基地。每片基地的古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叶美翠绿,树干粗大,茂盛的茶叶鲜叶中,透着充满岁月的勃勃生机。每一颗古茶树都像一位厚韵的老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又散发着生命的力量。
在山林中,感受古茶树的气息,近距离感受与品味每一片茶叶的滋味,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古茶树的种类和树龄,还观察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了解了濮人种茶的历史,深度挖掘了普洱茶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虽然山路崎岖,虽然环境艰苦,但每一位参与者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普洱茶的执着与热爱,旨在促进云南古茶树保护的实地研究及普洱茶区民族文化技艺的深入交流,不仅深化对普洱茶生态及历史文化的理解,也为今后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资料。
同时,授牌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这八座古茶树科研基地的正式设立。这不仅对促进云南古茶树的保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连接作用,同时对提升普洱茶的品质产生,起到深远影响,更是为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
云南特有古树茶茶种质研究中心实验室及云南普洱茶生茶感官品鉴研究中心课题组,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导和保护古茶树的研究和推广传统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以实际行动贡献于云南古茶树的保护工作。这次活动也进一步展示了普洱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度关系,弘扬了边疆人民种茶的历史,为全社会普及普洱茶知识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次古树茶科研基地授牌工作,必将推进云南古茶树保护工作,同时也是对普洱茶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播。同行者业内人士表示,刀娜老师和王熙翔老师等人的专业性和执着精神,为云南古茶树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让更多人对未来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来源:东方网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0503551_235358779000_2.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