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易武茶区 > 刮风寨茶王树!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干货!
2023年04月18日

刮风寨茶王树!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干货!

 |  刮风寨及其产地细分
喝刮风寨的朋友要首先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刮风寨是寨名,并非山头名。
可能是因为其本身名气很大的缘故,所以许多商家会直接在包装上打“刮风寨”三个字,而不会打具体的小产区名称,原因很简单,降低推广成本。
但随着易武小产区的极度细分,刮风寨已经逐渐细分到茶园,喝顶级或想要深度了解易武顶级小产区的茶友,在接触刮风寨时,一定要先问清楚原料来源具体属于刮风寨的哪个片区,因为不同的片区,价格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刮风寨精微产区的细分
这几年,刮风寨的精微产区细分的很夸张,甚至有点混乱了,个人认知的刮风寨细分产区主要有:
冷水河,茶王树,黑水梁子,茶坪地,白沙河,三家寨。
除了这几个产区外,还有几个精微的地块,老实讲,我自己没去过,也没喝过这几个地块的茶,不知道这些地块划分是否有具体意义。
比如:猎虎山,龙庭山,不老山,半坡林,龙家坡等等!
而为什么我较认可我说的这几个片区呢,很简单。一方面品饮体验是有差距的,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产量。
就这几个小片区,我分一下档:
冷水河,茶王树第一档;黑水梁子,茶坪第二档;白沙河,三家寨第三档。
| 刮风寨古树茶的共性
上面所列的小片区,个人都有超过十次以上的品饮体验。其中比较熟的是:茶王树,茶坪,白沙河以及三家寨。
虽然说一山一味,各有特点;但如果品饮经验足够丰富,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共性,那刮风寨这些小产区的古树茶,都有什么特点呢?
1. 但凡是刮风寨的森林古树,都很“野”。
野这种体验感,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做过具体解释,是属于森林感的范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去看看《山头古树茶的高阶体验:森林茶和森林感!》,确实是很难用文字精准的表达,但喝过真货的茶友应该是能理解的;
2.但凡是刮风寨的森林古树,气韵都很透。
这里说的透,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气顶韵沉”的体验感。
一方面,茶汤过口入喉,能捕捉到茶汤的“运动路径”,茶汤过处,炽热感伴随;另一方面,你能感受到茶气顶在胸口,韵味持续在口腔停留;
3.但凡是刮风寨的森林古树,在回甘时,舌面有类似喝过野蜂蜜水的甜感,且舌面还伴随较明显的"沙质感";最后,刮风寨的茶,不管哪个片区,后期的陈化都会出较明显的“野蜜香”。
| 刮风寨茶王树的风土优势
因为刮风寨的小片区太多,一篇文章肯定是说不完的,所以我们一个一个来,尽量讲精一些,让大家吃透。
老样子,基础的东西我这里就不细说了,讲一点大家在网上搜不到的东西。
1.茶王树的生态。
进茶王树的地,从刮风寨出发,沿麻黑公路开车15分钟左右可以到茶王树冷水河的岔路。从岔路开始,就是没有硬化的山路了,山路前段宽,后段窄,路上设有森林公安检查点,往年只能到这个检查站,今年扫码可以进入茶园。关于此段描述,稍作几点解释:
1.1 .山路前段宽,后段窄。因为宽那段路是一家矿产公司用挖机挖出来的,据当地村名介绍此前矿业公司勘探到茶王树和冷水河一线,土壤中含有丰富矿产,所以才主动修路,挖到一半时,发现土壤中矿含量达不到开采标准,就停了;后半程的路,是村民自主开辟的小路,仅够一辆摩托车通过。虽然,茶王树冷水河这条线上土壤中的矿达不到开采标准,但足以证明,土壤中矿物质是丰富的,而且一路过去,会发现各种颜色的土壤,当地人称“五色土”;
1.2 . 路中设有森林公安的检查点。给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过了这个检查点,就真正进入了原始森林腹地,别的不说,原始森林里的气温起码比非原始森林低3~5度;茶王树茶园的整片小山脉都是被原始森林包裹的;
1.3.还喜欢刮风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进入刮风寨的几个小产区,其外围生态都没有橡胶树,这在易武是很难得的。我们去弯弓,去曼松,其非核心产区都栽种了大量的橡胶树,虽然橡胶林隔着核心产区的距离较远,但对于茶树吸收水分、营养物质多少是有影响的。
2.茶王树的茶园和茶树
整个茶王树的茶园相对集中,处在一条山脉向阳的坡上,坡脚有河,名“茶王树河”,茶王树山脉的斜对面就是弯弓的白茶园,所以其实刮风寨的茶园和弯弓的茶园是连起来的。
2.1.茶王树的茶园管理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园中有除草,修枝的迹象;且从一个历史遗迹可以看出来,这里早年应该是有村民居住的;
2.2.茶王树茶园内烂石多,所谓:上者生烂石,虽然没看见茶树像邦东茶一样,从石头缝里长出来,但从茶王树的茶汤中隐隐还是能感受到这丝岩韵;
2.3.茶王树的古树原生种是标准的小叶种,所以其茶表现出小叶种独有的细腻感和香气。
常饮易武小产区的茶友大都知道,刮风寨片区的茶是没有弯弓片区水路细腻的,而且弯弓的古树多花香原野香,刮风寨的古树多原野香和蜜香;所以无论从接受度和审美层面,弯弓茶都较刮风寨茶贵一些;而茶王树的茶,不仅水路细腻,且香气又包含了花香、蜜香和原野香,这也是老茶友钟爱茶王树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 茶王树的劣势
顶级的好茶都是“天造一半,人造一半”。
于茶王树而言,天造这一半,已经接近满分;而人造这一半,恐怕才刚过及格线。如果要评选一个易武最难制的小产区,茶王树绝对榜上有名。这一段,我们来谈谈制作茶王树的两难:
首先,运送路途太远带来的鲜叶损耗。
之前有个茶友在网上还和我杠,说易武不管是哪个片区的茶叶都不会出现因运送路程太远而导致鲜叶受损的情况,能不能做到呢?
可以,但前提是你做的量少,比如你做一公斤,两公斤茶叶,那确实可以做到完美无瑕,将鲜叶损耗降到最低;但一旦超过10公斤干茶,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我必须真实还原一下茶农采茶这个过程:
一般来说,采摘工都是早七点左右出发,下午5点半结束;而主人家每天只在结束采茶时才去收鲜叶。
在如此干旱的年份,鲜叶含水量本来就低,即便鲜叶在临时摊晾棚里被保护的再好,到初制所时,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萎凋均匀。且鲜叶量大时,一般都用麻袋装,加上来回路上的颠簸,鲜叶必然是有损耗的;
其次,茶王树的古树是小叶种,按照近两年干旱的气候,芽叶发的较“畸形”,就是芽头小,叶嫩,梗老且粗。
这中茶叶是非常难杀青的,通常杀青的后半程,都是降温,把梗闷熟,而类似今年这种鲜叶,梗是根本闷不熟的,因为等梗熟时,鲜叶可能已经干了。所以,杀茶王树的鲜叶对于杀青师傅有着极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