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班章老寨不是老班章?新班章比老班章更老?
2023年04月18日

班章老寨不是老班章?新班章比老班章更老?

 如今的班章茶区,行政上由班章村委会管辖,下设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五个自然村落,而在一众班章寨中被误解最深的,莫过于因为一个新字而涨不起来的“新班章”。
那么,新班章真的是班章茶区诞生最晚的地方吗?为什么又说新班章比老班章的历史更悠久?今天这篇文章,小茶胡就来和茶友们聊聊班章五寨之间的关系。
班章一词为傣语“叭扎”音译而来,含义是“大鱼”,相传是古代高僧来此传教时,其座下的一个小和尚到湖边打水时,见到了湖水深处游弋着一条大鱼,此地便有了这个名字。
班章茶区,坐落在布朗山的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
如今的班章以茶闻名,而茶树是一种喜好矛盾,需要悉心呵护的树种,其怕涝又极其需要水,其喜酸性土壤又怕ph值过低,而班章茶区多为砖红土,这是一种ph值介于4.8到5.6之间的酸性土壤,再配上这里每年14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班章也就成为了茶树生长的风水宝地。
更妙的是这里无处不在的雾气,从地理环境上看,有鱼的地方必然不缺水,而整个班章茶区正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宝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上流淌着汨汨清泉,汇集成水塘,可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绝佳典范。
这些云雾,对于偶尔前来的游客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但对于世代生活在此的茶山民族来说,雾气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班章茶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三种雾气:第一种来自于跨境而过的澜沧江丰沛的水汽,本地的南朗河,打洛江,水库里蒸发的水汽,以及无处不在的鱼塘水汽调控。
第二种是山头雾,班章茶区每天早晚的温差有10°C左右,剧烈的昼夜温差,带来了频繁的山头雾,有人曾统计过,这里一年当中平均有182天是有雾的,平均下来每两天就能见到一次大雾弥漫。
第三种是有恒温雾,这类雾气多发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初左右,正好是班章茶区的古树茶休眠期,夜里温度下降,雾气凝结成霜,这些温润的雾气会凝结成霜,均匀覆盖在茶树身上,白天升温后,霜又重新变成水滴,浸入土壤,不是雨水,却胜似雨水。让古茶树得到最好的滋养,
有茶友可能会好奇这里的古茶树为何会直休眠到春季中旬,实际上班章产区海拔较高,相比于福建浙江等沿海茶区,这里的春茶季,尤其是山上的古茶树的采摘要晚的多,正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石盛开”。
“种植之地,崖必阳,圃必阴”,古人曾用这样段富含哲理的警句告诫我们,茶树适宜种植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向阳处,而又必须有荫蔽的场所,而整座班章茶区几乎都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抬头仰望,阳光灼烈,低头俯视,层林密布,正符合“崖阳圃阴”的要求。
此外,班章茶区多为高山丘陵,以十里不同天而著称,不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差异性极大的茶叶口感,很多时候,两片茶地即使海拔相同,茶树品种相同,但其中一处多了个山洼,生长出的茶叶味道和香气都有变化。
新班章与老班章的关系
而茶叶口感上的客观差异,也就造就了如今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班章五寨,比如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新班章都被误以为是从老班章迁出而成的新寨子,实际上,新班章的“新”,不是针对于老班章,而是针对爱伲人村民以前的居住地——班章老寨而言的。
随着班章茶的大热,更多茶人开始深入地挖掘班章的历史,新班章的村民们为了证明这里的悠久历史,也热衷于向外来人讲述新老班章的历史变迁。
2014年1月,班章村委会发布了由专家考证的《新班章村纪略》, 认为早在商周时期,布朗先民“古濮人”就在这里种植茶树,布朗族在这里经营了千年的茶树,而整个班章的建寨年份,被确定在了明成化十二年,也即1476年。
14世纪中期,为了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原居住于帕沙、南糯和格朗等地的爱伲人祖先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先后经历了“过铺存”“麻丫铺存”等多达13次搬迁(“铺存”在汉语里的意思为“老寨”)。
后来,慷慨善良的老曼峨布朗族先人不忍见爱伲人四处流浪,将自己的山林、田坝,以及漫山遍野的大树茶,让给了爱伲人,这片土地就是最早的班章老寨,而爱伲人也继承了布朗族对茶树茶山的敬畏与喜爱,世代守护并不断扩种着茶树。
19世纪中期,随着人口增加和历史变迁,爱伲人逐渐从班章老寨迁徙,其中部分爱伲人定居在“古祥铺存”,也就是新的”班章老寨“,还有部分爱伲人将落脚点选择在了“职年铺存”,也就是现在的新班章,部分爱伲人从班章老寨迁移到了“座班铺存”即现在的老班章。
1968年,所有爱伲人都迁出了班章老寨,最早的班章老寨便不再有人居住,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当年古濮人种下的数百棵上千年的古茶树为中心,四周分布着爱伲人种下大茶树的一片古茶园。
从当年的迁居历史上看,新班章为1852年建寨,且为班章村委会的行政中心,而老班章1943年才正式建寨,比新班章晚了近一个世纪,这才是几座班章寨之间的真实历史。
来源:老茶资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321411671293.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