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8日
芳村风云:传统市场里的新势力(2)
当然,拼配也是需要水平的,黄大益当年是均衡拼配,至于拼配的核心技术,则只能问佰年尚普创始人了;再匀好堆,最后送到勐海茶厂去压制。黄大益创世时,外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黄大益在同类产品中很受欢迎,并获得“十大明星茶品之一”的雅称,想经常喝黄大益,恐怕要咬咬牙了。
作为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大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以无数规格的产品存在,尤其是经典产品;而黄大益,即为历经岁月洗礼后的经典产品之一,与当年的实惠价相比,现在确实贵了很多,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它必须有突出的特点,有不俗的表现,否则,市场是不会认可的,这在新品频出的当下,更显珍贵。
芳村新面孔,不止是产品,也是新生代茶人
洞企石路是芳村茶叶市场的风向标,什么茶好卖,店里就会出现;在2012年之前,很少见到白茶。而白茶,以前也不叫白茶,叫寿眉,白茶是这几年的概念才强一些。
2017年,林丽丽从父亲林型彪那里传承了白茶的衣钵,创立了广福心道,她所努力的,依然是白茶;唯一不同的是,林丽丽因为年轻,她所创立的广福心道也更接近年轻人的思维,公司旗下的店面装修很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包括茶叶产品的包装都带着浓郁的新派气息,与芳村传统的店铺相比,实在是完全不同的路径。
1993年出生的林丽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在广州,现在的事业也是在广州,在芳村。她感慨芳村的发展太快,小的时候看到一个店,一家人都在一个店里,从洞企石路到观光路都是这样;除了普洱茶的高速发展,白茶领域也是更新迭代,她的老家——福鼎,遍地都是品牌,有的是代理品牌,有的是批发的形式,有的是自创的品牌,白茶的品牌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销售白茶的公司有1000多家,包括专营店和稍微放一些白茶作为展示、销售的店。
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洞企石路做白茶的人很少,近乎没有;那时家家户户都是卖铁观音,以至于数量较多的安溪铁观音茶商可以坐大巴直接回安溪,车次特别多。林丽丽特别羡慕他们,因为那时广州没有直接到福鼎的大巴,还得去转车。
也是在过去,林家做白茶,有品类、没品牌,以散装白茶为主;当时的顾客都会问:你家的新寿眉上(货)了吗?后来,在普洱茶的带动下,才有了白茶饼茶。
林丽丽为代表的白茶新派力量,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使命并不轻松,在进行着白茶的延伸发展:护肤品、新零售以及喝茶的便捷化、生活化。
与林丽丽一样面对新使命的,还有专注于普洱茶的佰年尚普总经理邓啟为,他与邓啟南、林丽丽一样,都是芳村的第三代茶人。巧合的是,邓啟南与林丽丽还是南方茶叶商会青年分会会员。
创建于2009年的佰年尚普严格来说,也不能算芳村的新品牌,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在芳村茶叶市场称得上是熟面孔了,很多商家都知道这个品牌;十年时光打造一个品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颇有点像历经十年沉淀的普洱中期茶,恰到好处的可以回味一些岁月的痕迹,既不会太新而导致淡,也不会太老而导致记忆模糊。
能在芳村立足,且能发展得有声有色的普洱茶企业,没点实力是不可想象的。佰年尚普也是从大益经销商转变而来,积累了弥足珍贵的行业经验,创始人个人喜好普洱茶,对普洱茶有着足够的执着,他追求品级的茶,追求品质的巅峰——普洱茶变化无穷的巅峰,也在享受普洱茶的乐趣、奥妙,甚至乐趣之中带着些许的神秘,可这,还是因为普洱茶无穷的变化。
变化,又与茶树品种、区域、季节、天气以及水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看来,普洱茶简直就是一件无止境的乐趣。可是,如果从事普洱茶行业,尤其是从经销商到品牌,再到工厂,所选择的是一条艰巨的道路,没有这一主观因素,那也是不敢想象的——没有乐趣,没有乐在其中的付出与享受,谁能坚持呢?
与创始人不同的是,邓啟为既继承了普洱茶行业的传统精髓,又力求突破、有所创新,比如传统饼茶的包装,有简约的风格,同时蕴藏着文化的气息,很符合当下的主流审美潮流,并且非常耐看,有引领芳村茶叶市场普洱茶包装潮流的趋势。而茶叶的底蕴自然是不会缺少的,以西双版纳为主,又以勐海产区为主,很懂芳村的心。
这十年,也历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也经历了芳村茶叶市场的熏陶,当然,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殊为不易。所以,当九月中旬举行十周年庆暨国色山河新品发布时,他们选择了红色的背景,作为两代茶人共同努力的品牌,佰年尚普确实值得期待。
在店里,邓啟南两岁多的女儿正在认真的看着一饼打开的普洱茶,她会是芳村的第四代茶人吗?
芳村茶叶市场,最热闹的时间是中午和下午,早上九点时很多店才刚刚开门,一些店还未开门,可是,即使是开门的店,也有很多店还没有工作的状态,距离顾客盈门也确实还早些,可能头天晚上吃夜宵的人们还没有起床,这也印证了杨盈所说的“普洱茶是一个懒人的行业”,太勤快了反而不符合普洱茶行业,喝茶需要悠闲。
当然,这也只是它的一面,另一面是忙碌,而忙碌也才是芳村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这一点在每天下午六点之前体现得淋漓尽致——洞企石路的拥堵可以跟市中心相“媲美”,尤以物流车最多,但短途效率最高的还是电单车,载着一件件茶叶一骑绝尘,便捷得让众多物流车和私家车羡慕不已。
电单车所载的茶叶,一部分是从这里的商家到那里的商家或从商家到物流公司,一部分则是从商家到芳村的交易平台,比如东和,每天的高峰期门口都挤得水泄不通,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下午七点以后,高峰期渐渐结束,洞企石路也从车水马龙变得渐渐稀疏,可依然有店铺还开着灯、开着门;这些继续营业的店铺,有的是三五个人在喝茶、聊天,有的只是一个人在安静地享受一壶好茶,享受这夜的静谧与柔和,享受一天忙碌后的轻松,此时此刻,即便没有生意,也不影响享受生活平淡而美好的一面。
而双盈茶行此时还开着灯、开着门,杨盈站在茶行门口,指着对面的美美大茶园,说“他们家很厉害的,是做二线品牌的交易平台,一年的交易量在2—5万件”。如果他不说,可能我也只会擦身而过,不会去关注这个平台的实力与影响力。
可是,杨盈所说的二线品牌,其实在云南来说,也是大品牌、一线品牌,或许对芳村茶人来说,一线品牌有且只有一个罢了。这唯一的一个,就是大益,其中做大益茶交易的平台又以东和为最,这几年崛起的亿人、易茶平台也是专注于大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