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吴启英普洱茶怎么样?
2023年04月18日

吴启英普洱茶怎么样?

 吴启英(1938年~2005年),女,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人。1963年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毕业后,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的号召到云南,分配到云南昆明茶厂,被评为茶叶高级工程师,退休前长期担任昆明茶厂厂长。2005年8月19日逝世。
初到茶厂,吴启英经常随同工人到茶农家收茶叶,看到茶农家中的清贫,有的家庭连一张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床上是破旧的棉絮,许多个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到了10多岁都无法入学。来自农村的吴启英心中惦记的是云南各族茶农的收入,作为一名国家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茶业科技人员,怎样才能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科技进步让茶农提高卖茶收入,已经悄悄潜到她的心底,汇集成了百般要突破的责任感,也在蕴集着突破的力量!
心动即缘起。1973年,一个属于吴启英的天机降临了。当时香港素有“茶港”之称,香港人称云南普洱茶为“真正的普洱茶”。在香港的800多家酒楼、茶楼每年要进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茶4000吨,云南普洱茶为40%左右,澳门、日本也十分畅销普洱茶,良好的利润促使澳港商人向省茶叶公司大量采购普洱茶。
她注意到了市场对传统普洱茶的旺盛需求,同时也看到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参差不齐,对贮藏环境的要求高,而且陈化的时间较长,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出现了“爷爷做茶孙子喝”的现象,如果作为商品大规模应市。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何突破这特殊的瓶颈?一边是茶区人民急待改变的的生活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一边是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却又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活动。怎么办?能不能将二者结合推动云南茶叶经济?吴启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她将传统普洱茶的成因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分析,并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中不断的寻求着理论支持,最后创新性的提出:可以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进行人工发酵,加速其陈化过程。
带着这种想法,吴启英在昆明茶厂首先进行普洱熟茶研制,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实验数据,没有可以比较的标准茶样,更没有前人的具体实践经验。吴启英从“无字句处读书”,开始了坚定的跋涉,多少次接踵而来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无数个不眠之夜。在当时的制茶实习中,她是最肯去用手体验“杀青”的,100多度的高温,手烫出水泡是常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大量、反复的科学试制,积累了不同叶质,不同数量对温度、湿度、菌群等方面的要求参数,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的结合,一年以后,1974年吴启英原创性的发明了“普洱熟茶湿水渥堆技术”。
吴启英的渥堆技术把普洱茶传统上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的自然陈化时间缩短到了45天左右,这一鬼斧神功的科技创新就好比把云南普洱茶产业从千年茶马古道突然推向高速公路。1979年,她又以一个现代科技工作者严谨、专业、求真务实的精神,主持制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和各大厂家的代码,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使普洱茶得以实现工业化、标准化、产业生产,从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2003年吴启英被广东首届茶文化研究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茶王大赛聘为评委,评出的思茅古普洱茶公司生产的“普洱茶王”100克拍卖获天价16万元,使普洱茶名声鹊起,远播天下。
2005年8月19日,吴启英因突发心脏病在昆明逝世。她生前历年收存的茶样和亲手制作的20吨普洱茶遗作中1-3号饼,被作为历史文物收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委会高级顾问卢良恕称其为“现代普洱熟茶创始人”。中国茶叶界誉其为“现代普洱茶之母”。
2007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昆明市政府、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组织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上,普洱茶渥堆技术发明人吴启英获得了“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荣誉称号。
在2008年5月,“吴启英”牌的黄金芽和玉露尖被选为国礼赠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是普洱茶界的最高荣誉和巅峰之作,被载入史册(共提供三套用青花瓷陈放熟茶、生茶各一罐装与酸枝木礼盒中,因为一套赠送,一套存档,一套博物馆留底)。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30913144.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