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中的三大“贵族” 品质特点作为发源于福建一带的代表性茶类,乌龙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沿海却是深受人推崇。随带着这些年茶文化的普及,内地也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乌龙茶那种高昂的香气,入口馥郁、回甘清甜,几乎没有苦涩的味道。
武夷岩茶武夷山上若峰峥,茶树生长在山坑岩之间,采制成的青茶称为武夷岩茶,简称岩茶,分为正若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正岩茶是指武夷山三坑二润(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润和语源涧)所产的,品质最优。其次是半岩茶,产于武夷山范围内,三坑二润以外和九曲溪一带。产于平地和沿溪一带称洲茶。武夷山以外和毗邻近一带所产的,称外山茶。根据茶树品种分为武夷水仙和武夷奇种两大类,将生态与品种结合命名,则分为岩水仙、岩奇种;洲水仙、洲奇种;外山水仙、外山奇种。奇种是指武夷山有性群体茶树,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单独者,称为单机,品质特优者,称作枞。名枞又分为名岩名枞和普通名枞,天心岩的大红袍、竹窠岩的铁罗汉、慧苑坑的白鸡冠、牛栏坑的水金龟,号称“四大名枞”普通名损有金锁匙、十里香、不知春、吊金钟、金柳条、不见天、半天妖、瓜子金等。近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如铁观音,奇兰、梅占、佛手、桃仁、毛蟹等,均称为品种茶。品质特点武夷岩茶成茶条扭曲壮结,色泽油润,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之涩,性和不赛,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叶缘朱红,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清激艳丽。
香气馥郁具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悠远,味浓醇厚,鮮滑回甘,“有味轻醍,香薄兰芷”之感,誉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真岩骨花香之胜 “的”“岩韵”唯武夷岩茶所独有安溪铁观音闽南青茶多以茶树品种命名,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铁观音,乌龙品种采制的称乌龙;其他如毛蟹、桃仁、梅占、水仙等品种,采制的青茶,统称为色种。铁观音、乌龙、色种三者品质以铁观音最佳,为闽南青茶之冠,色种居中,乌龙最次。品质特点铁观音品质有特殊风格,要求外形条索紧结、肥壮、重实、砂绿明显、润亮;内质音韵独特,甜醇,饮后生津:叶底“青蒂”、“绿腹红点”、“红镶边”柔软鲜亮,汤色绿黄。不同生产季节的品种不一样,以春茶品质最优,秋茶次之,夏、暑茶较差。 不同气候,品质亦异,以晴天采制的最好,阴天次之,雨天最差,北风天采制的比南风天采制的品质优。
台湾乌龙台湾乌龙茶系清朝初年(公元1677年)由福建武夷山传入,制法仿武夷岩茶。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296-1820年),台湾人柯朝从福建引入青心大有、青心乌龙、软枝乌龙等乌龙茶品种,种于淡水沿岸至新店枫子林一带,并请福建安溪制茶名手传授制茶技术。以青心乌龙所制的品质最优。
1919年,从安溪引入铁观音茶种,制成台湾铁观音。后又培育出“台茶12号(又名金置)”、“台茶13号(又名翠玉)”等适制包种茶的高香品种。台湾乌龙年产量维持在2万t左右,近年来外销量锐减,仅古总产量的15%~20%,主销美国、日本、泰国、瑞典、新加坡、德国等国家。
台湾乌龙茶品质特征台湾乌龙茶依发酵程度,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和重发酵。发酵程度以绿茶儿茶素氧化量为0计算,轻发醇型(属高香型)儿茶素氧化量为8%~18%,如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中发酵型(属浓味型)儿茶素氧化量为20%~40%,焙制时间较长,如铁观音;重发酵型(属乌龙茶型)儿茶素氧化量为50%~70%,它由嫩芽叶培制而成,外形显白毫,称白毫乌龙茶,如影风茶属之。品饮时在茶汤内加一滴白兰地酒,别有风味,欧美称之为“香槟乌龙茶”,被誉为“东方美人”,为台湾特产 台湾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有冻顶乌龙、铁观音、文山包种及乌龙茶等。其品质各具特色冻顶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墨绿鲜艳,带蛙皮白点,干茶芳香强劲,具浓郁蜜糖香;汤色橙黄,香气清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甘润,回甘力强,耐冲泡;叶底淡绿红边铁观音外形条索紧结,呈半球状,色泽深褐有光泽,似蛙皮色泽,叶底淡绿红镶边,叶片完整,枝叶莲理文山包种茶,外形条索紧结长壮,呈自然弯曲,色泽深绿油亮,带蛙皮白点,干香带素兰花香,汤色金黄,具豳雅花香,滋味清纯回甘,叶底色泽鲜绿,完整无损。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稍短,毫心肥壮,白毫显露,叶色红黄绿相间,色泽鲜艳,汤色橙红(现珀色)浓艳,叶底青绿有红边,叶柄淡绿,叶片完整。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