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既然想以白菜价喝名山,那普洱茶到底应不应该被打假?
2023年04月18日

既然想以白菜价喝名山,那普洱茶到底应不应该被打假?

 关于原料打假的思考。
表面上看,原料要保真,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且必须要尊重茶树所属主人的劳动成果,形象和荣誉等等。
原料造假容易发生在什么环节?比如,比较流行的鲜叶“移动”,移动到价格更高的“茶区”,就可以冒称该地的名山名寨。比如现成的毛料,可以告诉你来自某某茶区,也许本质上并非真实来自那个茶区。比如包装上写某某“山头”茶区名字,也许真实情况也无非是张冠李戴。比如原料确实出自该茶区,但是小树冒充了古树。比如商家和农户签订了合同,但商家巧妙利用合同,“充分”利用资源,无限放大,这可以是商家和茶树主人的共谋呢?天知地知他们知道,消费者也不知情。比如某些知名小微产区“主播与茶树主人”的合同风波,茶农说没向我收料,主播说有合同为证。主播只收了几公斤,但可能卖了几百公斤。在有利可图之下,利用名山名义,那么茶农是否也会采用其他料子来冒充名山料子呢?
真假,全靠人心。有些茶商茶农可能很坦诚,是什么就什么,如实相告。有些茶客很重视,直接来源头包树选树,近距离参观茶叶的采摘制作环节,亲选料,亲试喝,亲定制,这是发烧友的行为了,对于普通人没有这份时间精力和闲情,成本太大。
但是普洱茶经过几轮的炒作和几年的积淀下来,市场的引导导致消费者非名山不买,但真名山又买不起,反正这个市场,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都是想以白菜价买名山。商家这一端,消费者只想买名山喝名山,但名山价格太贵,原料成本也很高,卖真名山,消费者买不动不说,利润一定会打大折扣,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怎么应对这个矛盾,仿名山就成了行业游戏规则,口感相似名山,价格符合大众消费者心理预期。
货真价实,实事求是,不是不好,只是在目前的行业游戏规则里,商家很难“逆势而行”,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换个角度再思考一个问题,老班章冰岛肯定是市面上被仿冒的最多的两个山头。但在我看来,真班章和冰岛的名气、价格非但不受到影响,班章冰岛茶农的收益也不受影响,还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名山和普洱茶,只是认识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有人事后明白,有人当下觉醒,如此而已。
别人的产权理当受到同行的尊重和法律保护,不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创新和创造,到处充满了假冒伪劣,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商业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中间地带的一些游戏规则,或沉潜,或浮出水面,或溶于其中,有些东西明明是法律不允许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余华曾说过一句话,我并不和盗版抗争,因为中国还有太多的贫困群体渴望知识。
中国有太多的人喝不起几千上万一公斤的普洱茶,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想要物美价廉的茶叶有何不可,只要保证底线——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坦诚,又是锦上添花。只是驱利永远是生意的第一位,是否生财有道,另当别论。
现实就是这样。本文的问题我不应该去讨论。没有意义。
来源:哈尼兄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0503551_235358779000_2.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