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团队从背阴山村再次进入曼松核心产区,后沿王子山山脉一直深入原始森林,抵达所谓“王子山与背阴山”界碑处;
3月29日,团队又从曼松新寨,再次进入曼松产区;加上此前的一次,一共三次,所谓“三顾曼松”,即源于此。
之所以三顾。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深耕曼松的,多一次便能更深刻的了解这个山头;
另一方面,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客观的曼松茶区;
虽然关于曼松王子山和背阴山的争论。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多次,不过都是零星片段的。这一次,想单独提出来说清楚。
一:“界碑之谜”:茶好不好,山最知道!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表达过:
茶友寻茶曼松,不用管王子山背阴山,只认核心产区即可。
而核心产区的标志有两点:
1.茶园生长的土壤皆是标志性的曼松土;
2.核心产区的茶园皆在原始森林中,品质非家边茶树可比。
所以说:茶好不好,山最知道,懂山懂茶的人最知道。如果只执着于表象,是要交学费的。
王子山与背阴山的界碑,确实是在森林深处。
而这界碑立的实属荒谬,且多具迷惑性。
界碑所立处在王子坟下方不远处。
荒谬处在于标着背阴山一面却是向阳,标着王子山一面反而背阴。
二者,常理度之,碑文所指标有背阴山以下为背阴山茶区,标有王子山以上为王子山茶区。
团队于界碑处
这就更荒谬了。其一,王子山山峦起伏,山势虽多变,归根究底却是一脉所出;其二,所谓王子山山脉,据观察,山脉都是一个山包接着一个山包,一条小山脉接着一条小山脉,层层叠叠,根本没有清晰的界限可言,却非要画出楚河汉界;
三者,任何名山的核心产区皆以茶王树生长的地块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可茶王地皆掌握在背阴山村茶农手中。
平心而论,山为同脉,祖为同宗,环境无异,土壤相通,茶地相连,立此界碑,试问:人心有界,好茶有界呼?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
就目前的市场状态而言:任何一个普洱茶名山产区都有两种形象。
一种是“市场形象”,市场形象就是普罗大众茶友认知的名山,无论美化还是丑化,这个形象都是不客观不真实的,但却左右了茶人对于名山的认知;
就像冰岛的冰糖甜,老班章的霸气等等,未必真实,却左右了市场的认知;
曼松新寨
另一种是“源头形象”,就是真正回归源头,深耕源头,对于山场,工艺有着深度认知的人所理解的名山形象。
比如曼松,无论王子山,背阴山,都只认核心产区的曼松,或核心中的标杆:曼松老寨。
曼松背阴山村尚未竣工的寨门
所以对于曼松而言,注定有路会成为它的“面子”,有路会成为一座它的“里子”。事实上,去曼松核心产区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从背阴山村;另一条是从曼松新寨。
但去过的人都知道,去曼松新寨要从象明乡的岔路口往下走,这条路既远且绕,旅途艰辛,可“贡茶之源”的寨门在那里,故外地寻茶经此路去曼松茶区的车却络绎不绝;
去背阴山村则近的多,车程可能是前一条路的一半不到,且路面平坦,容易的多,可经此路去曼松茶区的车却寥寥无几。
背阴山村
时人舍近求远,令人忍俊不禁。懂的人都懂,真正追求品质的制茶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打卡的路上。
他们更愿意在山里寻茶,在初制所制茶,在茶桌上试茶……
苏轼有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
三:老曼松玩家才会关注的核心点
许多茶友来买名山茶,尤其是买曼松,上来就问:
这是王子山还是背阴山,这是什么树龄,有古树吗?遇到这些问题,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事实上,曼松成为贡茶,这与其茶品质息息相关。
无论背阴山村,还是曼松新寨,大家进入的,都是同一个山脉,也不存在网上流传的“东照西晒,向阳背阴”的说法。只要进入核心产区,都能做到好原料!
按照现在的行情,只要从曼松寨门拉出去的茶叶,在市场上都叫曼松,这显然有问题。
品控曼松
为什么许多茶友,茶商来到源头未必能收到好的原料,是因为关心的点不一样。
与其关心什么名山,什么古树;
不如关心下什么地块,茶园生态怎么样,茶树的长势如何……
极少有人注意森林茶的叶子与家边茶树的叶子,连颜色,润度都不同;
也极少有人知道,同一片地制出的茶叶,今年好喝,明年未必好喝;
也极少有人关心工艺,他们不会知道普洱茶工艺的每个环节,叶子的气息都是不同的;
也极少有人悟到,工艺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不出工艺。
通过工艺还原一片茶园的生态,树龄,最终呈现在茶汤里,表现在品饮体验中。
这些才是山头茶最有魅力的地方。
所以在购买品鉴一款茶时,希望朋友们都扪心自问,是真的爱茶,还是叶公好龙!
来源:半文 小茶不夜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