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中期茶 成长中的普洱茶
2023年04月18日

中期茶 成长中的普洱茶

 目前,我们仍然可以说中期茶市场仍在成长之中,那么在这个成长中的市场中,哪些环节亟需打造,哪些环节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与众多茶商和消费者交流之后,大致归纳了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探讨。
1、中期茶是否应该有自己的品鉴标准?
如何让消费者用简单的方法判断中期茶是不是好茶,如何让商家判断经过长期存放的中期茶是否具备上市销售的条件。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难,尽管目前一些主营中期茶的茶商已经在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归纳总出套自己适用的中期茶品鉴方法,比如黄刚提出的“一二三四五法”,比如太俊林提出的“六维品鉴法”等等,却都只是在圈子内推广使用,还未上升到行业共识。但是,中期茶的确是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品鉴标准的,因为对一款中期茶的优劣判断重点是有别于新生茶和熟茶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期,究竟是从消费市场推进,还是从流通市场推进,还未可知。
2、从仓储走向市场,是否需要设置准入机制?
仓储是中期茶的必由之路,普洱茶的仓储已经渐成产业。仓储环境不同,存出来的普洱茶风味肯定是千差万别的,而正在推行的普洱茶仓储标准更多是对硬件设施以及仓储环境的规范。参与普洱茶存放的主要是这三类:民间收藏家(分为消费型为主和投资型为主)、专业茶商、生产厂家,三者的目标和诉求点各不相同,导致目前普洱茶的仓储力量分散,专业化程度大相径庭。
从仓储到消费两个环节之间是否应该再设置准入机制?毕竟茶叶是入口的食品,经过了一二十年的存放,早已与初始阶段相去甚远,谁也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是否存在二次污染。中期茶在大规模上市销售之前,是否应该加设道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检验检测,并且通过溯源体系,让消费者了解到这款茶在不同阶段的安全质监情况。否则类似“黄曲霉毒素”的攻击很难彻底杜绝,谁知道今后还会冒出什么“王舟子”“李舟子”的,每一次对普洱茶的攻击,都势必对行业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消费市场的信心,唯有从源头抓起,打铁也要自身硬,才能让普洱茶避免一次次陷入信任危机中。
3、中期茶的消费市场如何培养?
虽然中期茶目前正在不断释放存量,但是相比起2010年以后的普洱茶产量,数量还是稀少的。可是,现在市场上不断增长的消费群体,对普洱茶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新茶阶段,为什么呢?
早年的普洱茶是很粗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但是,差不多从2012年左右开始,普洱茶的价值被市场广泛认可之后,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到普洱茶领域,从原料到生产加工,从品牌推广到市场开拓、终端消费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的打造。创立新的品牌,在普洱茶原产地建工厂,引进大量人才,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行品牌化的运作,通过大量的品牌推广和对消费者的培养来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想而知,这样的高成本的投入,推广的都是新品牌企业生产的新茶,真正培养出了一大批新增的以喝新茶为主的客户群体。
并不是说新茶不好,中期茶也都是从新茶变来的,新生茶是否适合长期饮用,是存在个体差异问题的,我们暂且不论。只是说相比于新茶、新品牌大资金的进入、集中力量进行品牌化的运作,中期茶的持有者(藏家和商家)是非常分散的,很难集中力量来进行品牌化运作,很难打造广泛的知名度。当然,新茶企业培养的消费群体有可能也是中期茶的潜在消费群体,但是两者之间仍然需要一个突破。据笔者了解,很多喝惯了新茶,尤其是古树茶的消费者,习惯了普洱茶清新自然的山野韵味,未必能接受中期茶的陈香。再加上一些不客观的引导,部分消费者对中期茶,尤其是南方仓储的中期茶持有抗拒心理。
市场在不断分化,普洱茶的消费者也在不断细分,就连本刊一个编辑部的员工,对普洱茶喜好都有巨大的差别,生茶、熟茶、山头茶、新茶、中期茶都有各自拥趸。就目前而言,消费市场对中期茶的认知程度,对中期茶滋味口感的接受程度,仍然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对珠三角以外的广大市场。所以,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并进行深度培养,用优质的产品建立对中期茶正确的认知,从品饮到鉴别到收藏投资等等,建立坚实的理论体系,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于致力于此的茶商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本文节选自
中期茶 成长中的普洱茶
作者丨庄生晓梦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068141_225716490001_2.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