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散不尽欲解其繁雨不停若为佛陀座下客笑看人间冷暖情
佛陀前
倾诉对你的思念
只希望
花开遍野时的山间
我,能在你身前
章家三队隶属于章家村委会,属山区,是个纯布朗族聚居的村寨。从布朗山最东边的卫东村一路向西,路过勐昂村的新南东之后就到了章家村地界了。
章家系傣语地名,"章"即会,"家",即阳台。"章家"意为懂得造阳台。寨内居民从前专门以造阳台为主要劳动报酬,故而得名。章家村委会位于布朗乡境南部,距乡政府21公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2公里。章家村委会因驻章家老寨而得名。1958年建立章家乡政府,1961年成立中公章家乡党支部,1984年2月,恢复区属乡名称。2000年底,更名为章家村委会。全村辖6个自然村,章家四队,章家三队、章家老寨、空坎一队、空坎二队均为布朗族村寨。
章家三队国土面积43.81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雨量1374毫米。有耕地面积2681亩,其中水田418亩,旱地2263亩,人均耕地3.84亩,有林地56000亩,其中茶地6365亩。
章家三队经济收人以茶叶为主。该寨的茶叶虽然是乔木茶,但口感好,价格也要比周边几个村寨的要高出不少。章家三队的生态乔木茶以高香著称,有人称之为“小班章”。该队年产干毛茶两百吨左右。茶园主要分布在永乐、得双、公嘎岭、公卡等地。自1998年开始,国家在布朗山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章家村委会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村委会之一。有丰富的的自然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前景广阔。
佛寺是傣族和布朗族进行传统教育的地方。
章家村委会的布朗族拥有着优秀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布朗族民歌中的"甩""章""索",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和称赞。凡在逢年过节、重大喜事,男女歌手相聚一起,各显身手,往往通宵达旦,甚至持续数日。
章家村的教育主要有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传统教育中宗教教育影响较大。1958年,当地驻军开始在章家办学。政府对布朗族学校教育采取了包干政策,努力培养布朗族人才。从2000年起,对边境沿线的小学实行了"三免费"(免学费、免杂费、免课本费)教育,提高了布朗族读书的积极性,对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感党恩,不忘历史向前进。住在章家三队47号的老人岩落南,于1931年出生在章家老寨,年近九旬,记忆力特好。他在章家三队当了二十年村长。1947年,16岁的岩落南曾被抓差,帮溃退的国民党军队抬大米和枪支弹药,过章家老寨的南冬河去缅甸一一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国民党只让他们干苦差,不给工钱。1948年,共产党军队和工作组来到章家,他们帮老百姓打扫卫生、理发,帮老百姓干各种家务和农活,让章家三队这些听不懂汉话的布朗族同胞十分感动。此后,有国民党特务潜回章家“策反”,让老百姓跟他们一起去缅甸,遭到老百姓拒绝。岩落南二十岁开始当民兵。1966年,他带着7户人从章家老寨搬到今章家三队,开荒种粮种茶。搬迁的原因是:不适应、不喜欢从1958年就开始的“大锅饭”,什么都属于集体的,于是他带头搞“单干”。此后,他成了章家三队的第一任村长,一干就是二十年。1973年,岩落南入党。
1982年,岩落南在政府支持下,大概是从勐海县格朗和乡引进茶籽和茶苗,开始大规模种植“章家三队茶”。最早种在永乐一带,以后又开辟了公嘎岭茶园。早期村民种茶积极性不高,政府采用“盐巴奖励”政策:种一亩茶,奖一大块像锅一样大的盐块。此外,种茶多的家庭,会得到三十斤重的“盐巴奖”。此后百姓发现茶叶值钱,便自己抢着种茶了。1983年,章家人背毛茶走山路去布朗山乡政府卖,一公斤茶卖一块多钱。1990年3.6元一公斤。1991年,傣族进寨收茶,3.6元一公斤。2006年12元一公斤。2007年,150元一公斤。2014年起,就涨到260元一公斤。
来源:茶生记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