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百年的茶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在茶马古道途经的要塞和茶叶购销的集散地形成了一些茶马古镇,其中,凤庆县鲁史镇是云南历史最悠久的茶马古镇。
鲁史镇位于凤庆县东北部,地处北纬24°44′~24°58′,东经99°54′~100°06′之间,地形山高谷深,呈东西长,南北狭,海拔970~2970米,是凤庆的茶叶生产区之一。鲁史原名“阿鲁司”,土著民族彝族,彝语“阿鲁”为“小城镇”的意思,鲁史是著名的茶马古道重镇,被国家民政部编入《中国名镇》一书,属中国100个著名古镇之一。
鲁史南有澜沧江之隔,北有黑惠江之阻,两江环抱成天然屏障,一度成为商旅旅途中的避风港湾。鲁史西接昌宁,南依凤庆县城,北靠巍山,东连南涧,居三地州四县之中心,据《顺宁县志》载:“明时为司讯,因地处江外各乡村之中心,又当省、县来往孔道,遂辟为街场,逢寅申日赶街……”。
《云茶大典》记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设阿鲁巡检司,史称“衙门”,地址在老街子的四方街,为明代顺宁府设夹江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鲁史是顺宁通往蒙化、下关、昆明古驿道上必经的要塞,也居于明清以来开辟的与国外缅甸、泰国商旅往来的茶马古道上,村寨之间均有骡道相通,往来行人,骡马驮运货物络绎不绝。
清乾隆二十六年(1961)知府刘埥率士民在澜沧江上建成青龙桥后,鲁史更成为顺宁、云州、缅宁通往下关、昆明的交通要冲。成为保山、大理、临沧三地物资的集散之地。每年马帮以鲁史古道运出去的晒青毛茶不下3万担,正是这条古道,才成就了永昌祥商号沱茶行销天下的辉煌,1939~1940年顺宁试验茶厂生产的滇红茶也是马帮从这条古道驮运出去的,使临沧成为滇红茶之都,鲁史古镇是真正的茶马古道重镇。
鲁史古镇商贸繁荣,街场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广场”的集众家之长而又独具一格的格局,以四方街为集镇经纬线中心点呈圆状分布,四方街不仅建有“衙门”还有戏楼,楼梯街东侧还有川黔会馆,街后的山脊上还建有文魁阁,古镇还曾建有兴隆寺、云栖寺、尖山寺和大庙宇,古镇街道无论是四方街、小平街、楼梯街还是栅子门街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是用卵石和石板铺就,一般是将规格的青石板铺在街道中间,将镶有卵石的街道一分两半,一块接一块的青石板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两块石板拼成“十”字,几条街之中,要数楼梯街最有特色,倒不是它像楼梯那样一级接一级的往上延伸,而是那半尺厚的青石板上的马蹄印痕,已经凹得不成马蹄形状了,据说那青石板被骡马蹄踩穿了又换,换上了又被踩穿,数百年以来,往复不断。
鲁史的商铺鳞次栉比,商号云集,打铁的、酿酒的、染布的、裁缝、照相、压面、熬酱油的手工作坊应有尽有,每到街天,外地运来的绸缎、洋纱、棉布等和本地的茶叶、核桃、木耳等土特产交易,热闹非凡。
鲁史民宅建筑主要以仿效北方的四合院和江浙风格的三合院为主,一楼一底,三格三厦屋面,泥瓦封火墙,四合院有花园,三合院有花台,并绘有壁画,书诗句、对联,求其家宅方圆,藏风聚气,暖和兴旺,同时民居建筑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也兼具南诏风格。鲁史古镇是滇西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鲁史山上处处种茶,街天户户卖茶,到1932年,骆英才在鲁史开设了“俊昌号”商号,开始了规模化种植和加工销售茶叶,并长期从事茶叶贸易。鲁史商贸繁荣的同时也带来文化的繁荣,而且人才辈出,明永历三年(1630)龚彝被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后转为户部尚书。民国赵又新成为滇军第二军军长,殉难后,被朱德称为“护国之神”,被孙中山赞为:“生为名将殁为神”。
整理于云茶大典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