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什么是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系列“八大爷
2023年04月18日

什么是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系列“八大爷

 大爷:马邓茶
【地理位置】
马邓茶区位于者东镇及和平镇辖区内,地处镇沅县东部,哀牢山西南麓,阿墨江上游者干河两岸。马邓茶区主要以麦地、马邓、凹龙、学堂、樟盆、木厂、帮海、东洒、者铁、新村等10 个村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新光、者整、者东光山、丫口、那壮、麻洋等7个村委会。
【生态特征】
马邓茶区,山地海拔差异大(海拔857—3137.6米之间),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降雨量1500—1770毫米,年平均气温19.8℃,境内山高谷深、群峰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茶区最高海拔是新村的哀牢山无名峰为3137.6米;最低海拔是者干河渡口为857米。茶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多雾,相对湿度较大,非常适宜普洱茶的生长。
【茶树品种】
马邓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马邓大绿茶有性系大叶群体种及云抗10号、云抗14号、紫娟等无性系品种。马邓古茶树属有性群体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分枝较稀,叶片水平或下垂状着生,叶背茸毛多,芽叶生育力较强,产量较高,抗寒、抗旱性均强。
【品质特征】
马邓茶品质优良,是镇沅县传统历史名茶,亦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适制普洱茶、绿茶、红茶。马邓古树茶原料加工而成的晒青茶,条索肥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香气馥郁、茶碱不腻、滋味浓厚回甘。         
【人文历史】
马邓茶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孔明大军南征路过哀牢山者干,兵马遭瘟疫所困,寻得茶汤解困,孔明赐了“马登茶”之名,后简称“马邓茶”。据史料记载,当地土著彝民种植马邓茶已有800多年历史。清咸丰6年(1856),反清义军李文学部将李文东率兵退居镇沅者东、文龙哀牢山一带,千余士兵不幸染上伤寒、痢疾,独有三位体弱老卒安然无恙。问之,谓常饮本地马邓茶。便命人摘取马邓茶,轻者沸水冲泡频饮,重者加生姜、食盐、焦糯米熬汁服用,几日便痊愈。由此,马邓茶在民间声名鹊起,获得广泛认同。
【产业现状】
马邓茶区有现茶园面积3.07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033万亩)。涉及14个村民委员会,涉及茶农4791户18348人。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7户(SC认证),茶叶初制所39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2个。已有7家企业1.68万亩获得有机茶园认证证书,2019年茶叶总产量2188.2吨。
【产茶历史】
马邓茶是镇沅县传统历史名茶,亦是云南八大名茶之。清朝年间,马邓茶曾经作为贡茶进贡清廷,辉煌一时,新中国建立后,马邓茶作为佳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1981年在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荣获云南省八大名茶的殊荣。据资料载,1990年5月14日,泰国公主玛哈扎克星·诗琳通殿下在访问中国期间,在云南省政府宴会上喝了马邓茶后,称赞不已,当即表示要将该茶带些回国饮用,省政府便赠送她200斤马邓春茶,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马邓茶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规模化发展种植茶叶,者东政府1995年成立马邓茶叶公司,下辖马邓、波浪、麦地三个茶厂,经过不断发展壮大,马邓茶走上了优质、高产、高效之路。
二爷:老海塘茶
【地理位置】
老海塘茶区位于镇沅县田坝乡,茶区主要以瓦桥、李家2个村为核心区,辐射周边岔河、田坝、胜利3个村。瓦桥村距田坝乡人民政府驻地约9公里、距镇沅县城68公里。
【生态特征】
老海塘茶区海拔差异大,海拔在1420-240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气温差异较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在320天以上,有40%时间云雾缭绕,形成茶叶所需的大量散射光,十分有利于茶叶色、香、味等各种内含物质成分的形成。
【茶树品种】
老海塘茶区茶树品种主要有: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等有性系大叶群体种及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无性系良种。
【品质特征】
老海塘茶品质优良,茶气十足,条索紧结,墨绿润泽,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独特,具有蜜香或花香味,回甘滑顺,杯底留香,回味无穷,有过喉圆滑甘润之感。
【产业现状】
老海塘茶区有生态茶园面积6845亩,茶农涉及5个村民委员会974户。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户,茶叶初制所4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3个。已有1家企业1200亩茶园获得有机茶园认证证书;2家企业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茶叶总产量393吨。有栽培型古茶树(园)居群面积1600亩,最具代表性的是老海塘古茶园,位于瓦桥村海塘村民小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树体大小均匀,古茶品质优异。核心区有栽培型古茶树600亩,树龄在300年以上,最早可追溯到1686年,最大茶树基干径27公分,高5米;核心区共有13公分直径以上古茶树2799株,较小的直径13-14公分,最大的直径达50公分。
【产茶历史】
“老海塘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据海塘的一座墓碑和有关家谱记载,江西籍的艾氏、方氏、叶氏、刀氏等为躲避战乱,于明朝永乐十年(1413年)举家搬迁到老海塘定居,把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带入这蛮荒之地,并开始规模种植茶叶。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在当地发现了恩耕盐井,盐茶贸易逐渐兴隆起来,带动海塘茶的发展。到清朝雍正七年,海塘茶通过马帮运销昆明、西藏乃至京城,成为了地方名茶。雍正皇帝品后赞曰:“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柔,绝茶也”。此后,海塘茶名声远扬。民国时期,老海塘的地主艾福明从景谷县引进大量勐库茶种回海塘育苗种植,不断扩大了海塘茶的种植面积。“老海塘茶”因地名“海塘”而得茶名,素有“普洱公主”之称,被列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
三爷:砍盆箐茶
【地理位置】
 砍盆箐茶区位于镇沅县勐大镇,县境西北部,无量山南麓。砍盆箐茶区核心区为文况村,辐射带动周边库达、白水、半坡、文夺、文卜、马台、西山、大山、新街、文来、文开、文雷、南康等13个村。古茶山的代表性茶园坐落于文况村砍盆箐村民小组,地处恩乐、按板、勐大三镇的交界地带,属无量山系。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离镇政府28公里。
【生态特征】
砍盆箐茶区位于无量山脉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原始森林中,海拔差异大。地处无量山南麓、勐统河中游两岸,镜内皆属澜沧江水系,海拔1200至2100米,年平均气温18.9℃,年降雨量1300-1700毫米。茶区周围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6%,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由于高差大,沟壑纵横,土夹沙砾的自然地貌,铸就了砍盆箐茶区特有的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