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泡茶还是饮茶都很有讲究。但是不管什么茶,都离不开,洗茶,醒茶,润茶这三点。
第一泡茶弃掉不喝,这个动作到底是为了把茶洗干净,还是把茶唤醒,亦或是把茶浸润呢?
洗茶:饮食文化与茶道精神的体现提及 “洗茶”,不少人会下意识认为是茶叶不够洁净。但事实上,这一环节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领域的生动呈现,蕴含着深厚的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向来注重两个关键层面:一是饮食卫生,二是选料与烹调方法。“洗茶” 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卫生角度看,过去茶叶在采摘、制作、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难免沾染灰尘杂质。简单冲洗茶叶,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这些外在污染物。而从茶道精神层面剖析,洗茶更像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在传统茶艺表演中,洗茶动作优雅流畅,伴随着清水淋洒在茶叶上,恰似开启一场与茶的对话,为后续品茶营造庄重氛围。例如在功夫茶茶艺里,洗茶时壶嘴轻提,水流如丝般细密覆盖茶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尽显洗茶环节的仪式美感。
醒茶:驱散茶叶冷气,焕发最佳风味所谓 “醒茶”,其目的在于去除茶叶中的冷气。茶叶制成后,通常不会立即被冲泡饮用。刚加工完成的茶叶火气较旺,一般需储存一段时间。待火气消退,茶叶却可能产生冷气,倘若存放时间过久,还会滋生陈气。近代以来,人们常将茶叶存放在冰箱中,这无疑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若直接冲泡这类茶叶,茶汤的滋味与香气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存放一段时间后的茶叶,需要 “醒一醒”,将冷气驱散后再行冲泡,如此方能使茶叶的香气与滋味充分释放,达到最佳口感。
醒茶方式多样,针对不同茶类有不同操作。像普洱茶饼,醒茶时可将其撬散,放置在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让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时间大约持续一周左右。这个过程中,茶叶内的微生物与氧气发生微妙反应,陈气逐渐消散。而对于密封保存的绿茶,醒茶可提前将茶叶从冰箱取出,放置在常温环境下静置 2 - 3 小时,待茶叶温度回升,冷气散尽,再进行冲泡,此时绿茶的清新香气与鲜爽滋味便能更好呈现。
润茶:助力茶汁浸出,提升茶汤品质
泡茶时,让茶叶先行浸润舒展,能使茶味更易泡出。润茶这一过程,对茶汁的浸出极为有利。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其香气与滋味能够更快地达到绝佳效果。如今,很多人把弃掉第一泡茶汤单纯理解为洗净茶叶表面的脏污,实则不然。“洗茶” 之举自古就有,除了去除茶叶表面灰尘之外,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香气与滋味,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其称为 “润茶” 或者 “醒茶” 或许更为贴切。
以红茶为例,润茶时水温控制在 80 - 85℃为宜,注水要轻柔缓慢,让水均匀浸湿茶叶。短短十几秒,茶叶便开始舒展,细胞间隙中的空气被挤出,发出细微声响。此时,茶叶内部的有效成分开始缓慢溶解,为后续冲泡奠定基础。当正式冲泡时,茶汤能迅速释放出醇厚的香气,滋味也更加浓郁饱满。对比未经润茶直接冲泡的红茶,润茶后的茶汤在香气的丰富度、滋味的层次感上都更胜一筹,这便是润茶的魅力所在。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