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勐峨位于临沧市双江县邦协村,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1100毫米,非常适宜茶叶种植。小勐峨茶属于典型的高山有机藤条茶。
小勐峨的 “鸡血土” 是真的特别,去的时候我就被这土的颜色惊到了,红得扎眼,像刚凝住的鸡血,透着股子热烈劲儿。
蹲下来抓一把,土粒不算粗,攥在手里能感觉到微微的黏性,松开手还能成团,不像有些地方的土一捏就散。
当地茶农说这土 “养茶”,我后来喝多了小勐峨的古树茶,才慢慢琢磨出这里面的门道。
先说说这 “鸡血土” 的性子。它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 “肥沃” 的黑土,反而透着点 “瘦” 相。
红土大多和铁元素脱不开关系,小勐峨这地方海拔不算低,雨水也勤,土壤里的有机质容易被淋洗掉。
剩下的铁、铝之类的矿物质就凸显出来,这才有了这么扎眼的红色。
但这种 “瘦” 其实是相对的,它的透气性特别好,下雨的时候水渗得快,不会在根部积着,天旱的时候又能保住点潮气,茶树的根在里面能舒舒服服地伸展。
我见过茶农挖开茶树周围的土,那些老茶树的根须像网一样扎在 “鸡血土” 里,根须上还沾着红土颗粒,看着就结实。
茶农说,这土看着红,其实 pH 值偏酸,刚好合了古树茶的脾气。
古树茶本身扎根深,能从土里吸收的东西多,“鸡血土” 里的矿物质跟着水流到茶根里,慢慢就融进了茶叶里。
再说说茶叶的样子。小勐峨古树茶的叶子看着就有劲儿,叶片厚实,边缘带点锯齿,颜色是深绿中透着点暗褐,不像有些地方的茶那么鲜亮。
这大概就是 “鸡血土” 的 “功劳”,土壤里的铁元素可能让叶片的角质层更厚,也更耐泡。
我试过用盖碗泡,投茶量稍微多一点,泡个七八泡还有滋味,叶片展开后能看到脉络特别清晰,摸上去也有韧性。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口感。
第一次喝的时候,入口就觉得有点 “冲”,不是苦涩的那种冲,是一种很鲜活的力道,像喝了口带着劲儿的山泉水,然后舌根很快就泛出甜来。
茶农说这叫 “回甘快”,我后来对比过其他产区的茶,发现小勐峨的回甘确实有特点,不是慢悠悠的甜,是带着点锐利的甜,像土的颜色一样,来得直接。
香气也很特别,干茶的时候闻着有股焦糖香,冲泡后就不一样了,有股子山野里的气息,像雨后的树林,还带着点蜜香。
我问过做茶的朋友,他说这可能和土壤里的微量元素有关,铁、锰这些东西多了,茶叶里的芳香物质合成可能就不一样。
而且 “鸡血土” 保水但不涝,茶树不会因为水分太多而 “虚长”,养分都扎扎实实进了叶片,香气自然就沉得住。
还有个细节,小勐峨古树茶的茶汤颜色特别亮,橙黄中带点红,像稀释后的蜂蜜水,放在阳光下看,杯壁上还挂着淡淡的茶痕。
茶农说这是 “土色进了汤”,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和 “鸡血土” 脱不开关系。
土壤里的矿物质溶解在茶汤里,不仅让颜色好看,也让口感更有层次,喝到后面会觉得喉咙里很润,不像有些茶喝多了会口干。
不过要说 “鸡血土” 最特别的地方,我觉得是它让小勐峨的古树茶有了一种 “个性”。
普洱茶讲究 “山头气”,小勐峨的 “气” 就带着这红土的热烈劲儿,不寡淡,不拖沓,喝起来很痛快。
这种个性不是凭空来的,是茶树在红土里长了上百年,一点点吸收土壤的性子,才慢慢沉淀出来的。
现在很多人找古树茶,总觉得树越老越好,其实土壤才是根基。
小勐峨的 “鸡血土” 看着普通,甚至有点 “土气”,但就是这种独特的土壤,给了古树茶不一样的生长环境。
喝着茶的时候想想,这一口茶汤里,藏着的是红土的矿物质,是山雨的滋润,还有老茶树扎根土壤的韧劲,挺有意思的。
来源:老闪的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