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好茶的标准与维度
2023年04月18日

普洱好茶的标准与维度

 普洱茶的等级分类标准一直备受争议,不要说消费者不明白,就算从业者和老茶客也很难讲清楚,因为有很多矛盾的分类标准,今天我们就主要以生茶为例,来梳理一下,让更多喜欢普洱茶的朋友有一个简单进入的思路。
按大厂的传统分类方式,将普洱散茶分为特级到十级,总共十一个等级,等级的数字越大,代表茶箐越老。普洱生茶分为特级、二级、四级、六级、八级、十级。普洱熟茶则分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每个等级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特级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嫩、紧结匀整、茶豪凸显、色泽绿润。二级生茶的特点是条索肥壮、紧结匀整、茶豪显著、色泽嫩绿。从这个描述我们能看出什么?只能看出这个分类为外观分类,跟普洱茶的品质有多大的关联呢?按国家评茶标准,普洱茶的外观只占20%的评分比,也就是说再完美的外观,也只是呈现了普洱茶很小一部分品质,还有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没有包括在传统的等级分类里面。传统的分类只是从外形入手。
如果你完整地把普洱茶的十一个等级的相关描述看完,相信更加没有兴趣,脑袋嗡嗡的,全是一些拼凑的专业名词,除了评茶员分等级时有用,其它时间一律没有用处。消费者也完全没有必要学习普洱茶的“形”,而是应该抓住普洱茶的“神”。如何抓呢?我们逐步延伸。消费者一般买茶就两种途径,线上或者线下。线上购买全凭运气,在此不作评论,线下体验才有迹可循。我们到线下店买茶一般都会试喝,正常情况都是喝压好饼的茶叶,商家经常喝的茶叶通常已经分好,放在醒茶罐。分好的茶叶参差不齐,很难看出条索,要看条索,最好拿没有分的茶饼。
看茶饼,首先是看颜色。不同年份的茶叶有不同的颜色,新的生茶饼颜色为青色,逐步变为青褐色、褐色、金黄、金褐、黄黑等颜色。这些颜色主要代表年份和仓储环境的综合结果。老茶的重点看正面和反面的颜色是否有色差,有色差才是正常的,因为正常氧化正面和反面不可能完全一样,完全一样就是人工做旧。其次看油润度,好茶经岁月的沉淀表面都会油亮通透。然后闻茶饼香味,闻香味的重点是看茶饼除了茶叶本身的香味以外,有没有不好的异杂味,比如霉味、烟味、潮位等不好的味道,这些有可能是环境不符合标准导致串味和劣变。如果完全无茶香味,只有异杂味,那再好的茶也基本因存储不当而报废了。
当开汤时我们就要观察商家的泡法。不管商家是用壶还是用盖碗,我们都建议试茶不用过滤网,因为过滤网会把茶叶本身的很多工艺问题过滤掉。比如杀青时炒糊的黑点、揉茶过度导致的掉皮、浑汤等缺点。在不用过滤网的情况下,允许有少量的因分茶而形成的碎末在底部,毛茶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不同年份的生茶有不同的颜色,但都一样要清澈、透亮,不能浑浊暗淡。就算有很多茶毫漂浮,也一样发光透亮。好茶的汤色赏心悦目,一看便有喝的欲望。
看了汤色就开始品尝了。普洱好茶的滋味多样,层次丰富,但入口最重要的还是干净第。这里的“干净”主要是口腔的感觉,我们总结为:温润为上,刺激为下,可涩不可麻,可苦要化开,花香、蜜香、野韵等茶叶本味综合呈现,但不可有异杂味。关于何为干净的茶叶,我们专门有一篇文章论述,在此不赘述。从滋味的角度描述:茶汤应饱满有内涵,醇厚而顺滑,饮后口齿留香,回甘生津迅猛而持久,三泡以后,有一定的体感,如发热、气冲、头晕、舒畅等身体反应。对于体感,众说纷纭,因为的确有部分人很难感受到体感,所以无法作为评茶标准,但所有普洱发烧友都能感受到,否则就不会成为发烧友。总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好喝就是一直愿意端杯,茶艺师倒了茶就想喝,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喝,难以下咽,证明茶叶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胃口。遇到不适合自己的茶,就要直接一点,跟茶艺师沟通,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茶。试茶不找自己喜欢的茶,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永远入不了门。
至于叶底,如果是普通茶客,不了解也无所谓。因为只要前面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都好,基本断定是好茶了。至于我们看叶底,只是为了确认所用茶叶的等级、老嫩等,以及是否为一口料?还是各种茶叶拼配在一起,但是不太影响总体的结论,好茶重在滋味,外观差一点是可以接受的,犹如交朋友,重点看人品。
以上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判断一款普洱生茶是否为好茶的不同维度。消费者只看结果,好喝才是硬道理,不管茶叶出处如何。但是作为茶商,在山上都是收购一手毛茶,又是如何判断什么为好茶呢?以下就是作为茶商或者发烧友需要更深入了解的方法,普通茶客可以略过。
首先我们会从普洱茶的历史入手。普洱茶真正引起官方的重视大约在雍正7年,钦差鄂尔泰钦定6大茶山为贡茶之后,普洱茶经历了200年左右的高光时刻。目前幸存的民国的号级茶还可以一窥当年的辉煌。号级茶虽然不多,也很少喝到,但作为天花板级别的普洱老茶,号级茶的基本信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茶的信息。比如产地,很多好茶都是出自西双版纳的易武或者勐海,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线索,老茶的档案里面都有,可以说一目了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在找到好茶的源头或者山头之后,最好的原料肯定来自乔木古树。因为以前的贡茶都是乔木茶树,勐海茶厂(原佛海茶厂)种植台地茶都是1939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此强调一下,台地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阿萨姆种植成功后,逐步向全世界推广的,中国也是在民国才开始学习种植台地茶的。当然,阿萨姆的茶种也是英国人1848到1849年派人从中国偷过去的。
确定好原料之后,就是要确定工艺了。目前市面上就是两种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主流为大厂的机械杀青,快速烘干。而很多古树茶是坚持手工柴火杀青,太阳光自然干燥。从老茶转化出来的效果来看,我们肯定更喜欢手工柴火杀青。还是那句话,清代的贡茶没有机械杀青。大厂机械杀青是提高效率和标准化的唯一出路,但不能因为是大厂、大品牌就等于是好产品。这个在中国正好相反,比如我们日常请客吃饭,你会不会请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去吃肯德基,肯德基就是标准化的工厂式生产,统一油炸食品,立等可取。我相信没有一个中国成年人会请重要的朋友吃肯德基,但我们一定会请重要的人吃私房菜或者家宴。私房菜或者家宴是独一无二的味道,但是效率低下,一桌菜要忙活一整天。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还是有人把大厂的标准产品炒到天价,就是很少看他们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