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夜,忙碌了一天的杜春峄刚刚睡下,却被一声巨雷惊醒,紧接着就是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她急忙向茶地飞奔:“不好,地里的茶苗要被冲毁了!”
当杜春峄和员工们赶到现场时,看到的却是已经被山体滑坡的洪流冲毁一空的茶地,回想起建园时因资金不够,有老员工连丧葬抚恤金都拿出来时,她不禁大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这位坚强的女性,和大家一起自发在这里抢救了三天三夜,把茶苗一棵棵从泥泞中挖出来,连手扒出了血都没知觉。
而这,正是澜沧古茶创业之初的诸多艰辛中,微不足道的一处,也是这位大国茶匠一心事茶,为茶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为茶友们介绍澜沧古茶的创始人——“茶妈妈”杜春峄。
与茶相伴的杜春峄
1966年,年仅16岁的杜春峄,被“东朗公社”选派到芒景、景迈(万亩古茶山)县办茶叶培训班学习茶叶扦插育苗及种植技术,当时的老县长李光华很有眼光,认为要发展澜沧县经济一定要发展茶叶,所以从各村各寨抽调了些知青,组织起第一批古茶山景迈茶厂培训班,尚属省内首例,就这样,杜春峄以学员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种茶和制茶生活,而这一学,就是一辈子。
当时的杜春峄虽然年纪轻轻,骨子里却藏着不服输的韧劲。培训班里说是学习,其实是开荒种茶,前期还需要盖房子,学员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奔波,三个月的实训期结束时,只有30多人坚持到了最后,而杜春峄正是其中表现最优异的之一。
然而,苦难还是降临到了杜春峄身上,她先是因为在火柴盒上的毛主席“老三篇”图上画上“XXX”而被判为污损毛主席著作罪,后又因父亲在解放初期曾参加李晓春游击队被打成地霸武装,而再次遭到批斗,成为了被“专政”的对象。
杜春峄回忆说:“那时我才18岁,不敢大声说话,走路不能抬头,长时间下来脖子成了“三条线”,不能结交朋友,生病发烧了,连请来的刮痧医生都受了牵连,而且还要带病上山劳动,有次下着大雨,山上大雾弥漫,我上山割猪草,豺狼在我前面咬小牛,还冒着热气,幸好豺狼吃饱了没咬我,捡回了一条命...”
培训班结束后,这些学员就此留在了景迈山,山里没路,那就靠人力把柴油机、百叶式烘干机、揉茶机等全套设备一点一点挪上山;没有茶园,那就靠着刀耕火种,慢慢开辟出上百亩茶园。
1972年,在“ 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制茶理念下,景迈茶厂做出了澜沧第一批机械加工茶叶,当时正值文革,绵纸上还印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毛主席语录,这批茶最后用马帮驮运到惠民供销社,销往各地。
在统购统销制度下,景迈茶厂生产的茶叶大多被运往下关,参与边销茶制销体系,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茶厂也开始扩建,在澜沧县城西郊建起了一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取名澜沧县茶厂。
由于认真负责,杜春峄被选任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当时厂里条件简陋,只有几间不到100平米的土墙草房做厂房,从勐海买回些废旧机器自己改制,把全县所生产的晒青毛茶精制成三春茶,销往全国各地。
20世纪90年代,云南茶行业先后经历经济体制和供销政策的双重巨变,原先的普洱茶定点生产企业制度也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刺激原先的几大国营茶厂转变经营策略。
1993年,茶厂班子调整,让杜春峄产生了新的想法,她千辛万苦筹集了10多万元,成为思茅地区第一个茶叶初制厂的承包人,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结果还是承包失败,还欠下不少债,杜春峄后来也坦言:“那时我真像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连养两个女儿的钱都没有了,也没脸见讨债的人。在家颓废了一个月后才清醒过来,出去打工挣钱。”
到1997年末,在自由交易茶叶市场初具雏形,省茶司定制茶浪潮兴起时,澜沧县茶厂却因新任班子经营不善,加之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很多贷款无力收回,资不抵债,被公告破产。
此时年近过百的杜春峄不禁悲从中来,她将青春献给了这家茶厂,和厂里的同事们亲如家人,她咬了咬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保全这家茶厂。
1998年5月,在县体改委、经贸委等部门的帮助下,澜沧县茶厂在负债70余万的前提下,由82名自身能较弱的失业老工人改组重建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杜春峄临危受命,被推选为董事长。
留守下来的老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已超过50岁,销售市场不清晰,还欠了一大笔债务,新公司刚刚成立,却已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此时生产新茶品,快速获得现金流就成了当务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古树茶概念还不为人知,但澜沧古茶却高瞻远瞩地在名称里点明了“古”,而更有寓言意味的是,古树茶也将成为澜沧古茶的核心价值。
一波三折的起家史
1999年,经过紧张的调整后,澜沧古茶研制出了两款新的普洱茶配方,这就是其经典的拳头产品:001和0085,其重要性就如7542和7572之于勐海茶厂一般。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两款茶品最初的销路并不算太好,为了赚钱,澜沧古茶当时接过很多来料加工业务,但这种粗放的代加工模式,明显不能长足发展。
2003年,为摆脱这一局面,杜春峄在征求职工们意见后,决定在云山村投资种植500亩生态新植茶园,没想到却遇到大暴雨冲毁了树苗,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走出这场危机后,产品缺乏市场的问题,还是困扰着澜沧古茶的发展,当时澜沧县长也曾为澜沧古茶牵线搭桥,使其与台湾大友搭上线,生产了一批规格很高的“拉祜族自治县50周年纪念饼”,数量上仅有1200件,记录下澜沧古茶早年创业时的艰辛。
2003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纪念饼茶,附三个公章,选用邦威和景迈茶区古树茶制作,少量分享。
同样是在2003年,为了给公司开拓市场,杜春峄一个人带着干粮,坐了好几天火车来广州参加茶博会,虽然茶品没有打开多少销路,不过杜春峄在这里结识了一位云南老乡——王钧女士,她是从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虽然从事IT行业,但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普洱茶。
2007年初,王钧从杜春峄那买来一大批澜沧古茶的产品,没想到普洱茶市场却在下半年轰然崩盘,这批茶叶困在了王钧手里,耗尽了她在IT界多年的积蓄。
2010年,杜春峄从台湾卖茶归来,然而效果依然不理想,她知道自己不善于和商人打交道,也曾自嘲自己就没有挣钱的意识,但一直这样下去,公司的未来又该如何呢?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此时杜春峄正好在广州又遇到了王钧,两个人相视一笑,杜春峄突然意识到王钧所精通的现代营销思路,或许正是澜沧古茶目前最缺失的环节。
在邀请王钧看过位于澜沧的茶厂后,杜春峄力排众议,出让10成股份,聘请王钧为澜沧古茶的营销总监,同时为了让王钧在前端放手开拓市场,杜春峄拿出了300吨茶叶,这几乎是整个景迈山一年的产量。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