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在中药大家族中,陈皮算得上是熟悉的配角。有句话叫“一两陈皮一两金”,可见它虽然不像当归、茯苓、甘草那样名声在外,在营养价值上却也不可小觑。(编辑:柳砚)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常常以为普通橘皮与陈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会随意将它们等同看待。然而,却鲜有人知,橘皮与陈皮的不同在于“陈”这个字。这个微小的差异却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养生中的功效与作用。
01.橘皮与陈皮的本质差异
普通橘皮,即生橘皮,是指从橘子中取出的新鲜果皮,尚未经过任何特殊处理。这种橘皮虽然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具备一些理气的功效,但其性质显得较为燥烈,香气浓郁。
与之相对比,陈皮经过橘皮的贮藏和陈化,其性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就提出“须陈久者良”,《本草备药》也明确提到,只有放置三年以上的橘皮才能称作陈皮。这个过程中,橘皮的燥性逐渐减缓,呈现出温和、平和的特点。
中医学认为,橘皮陈化后产生的陈皮,其性味得以调和,不再像普通橘皮那样燥性过重。
陈皮在燥热的季节,如夏天,可以发挥消热清燥的作用,全面消除燥热的不适感。与此同时,在冬天这样的寒冷季节,陈皮则具备温中祛寒的功效。
这种因陈化而产生的性味变化,使得陈皮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一种理气、调和的佳品。
02.中医理论对陈皮的评价
中医理论对陈皮的高度评价根植于古代医家的深刻观察和实践经验。《本草纲目》中对橘皮的评价简明扼要:“他药贵新,惟此贵陈。”这句话不仅强调了陈皮的独特地位,更揭示了橘皮经过陈化的过程所带来的变化。
陈皮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历代医家对陈皮的评价更是赞誉有加。陶弘景曾言:“橘皮入药,须陈久者为良。”这一论断凸显了医家对陈皮陈化过程的重视,认为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炼,陈皮才能发挥其最佳功效。
这与现代医学中“陈化”或“陈年”食材更易保存和释放活性成分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皮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药性。根据《雷公炮制药性解》的记载:“橘皮入药,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
这一说明揭示了陈皮经过陈化后的药性特点,不仅能够调和身体的寒热,还能够行气通经,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医理论的这些观点不仅深刻理解了陈皮的药理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养生中合理使用陈皮的指导。
03.橘皮与陈皮的养生应用
在日常养生中,正确使用橘皮和陈皮至关重要。盛易祥。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它们的适用场景。新鲜橘皮虽然在理气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但其燥性明显,香气过于浓烈,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容易上火的人群可能产生不适。
因此,在选择食材时,特别是在制作养生食品或药膳时,应慎重使用橘皮,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相比之下,陈皮则因经过贮藏和陈化的过程,燥性有所减缓,性味更加温和。这使得陈皮成为养生中的理想之选。
在夏季,陈皮可用于清热解渴,消暑祛湿;而在寒冷的冬季,陈皮则有温中祛寒的功效。因此,根据季节和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灵活选择橘皮或陈皮,有助于更好地调理身体。
此外,陈皮在中医养生中还有改善消化不良、缓解胸闷腹胀等功能。可以将陈皮与一些其他食材搭配使用,制作成药膳或茶饮,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优质的陈皮也需谨慎使用。
04.警示与建议
虽然橘皮和陈皮在中医养生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价值,但我们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对待,以免产生不适或潜在的风险。
首先,对于新鲜橘皮,由于其燥性较强,容易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因此不建议过量食用。尤其是一些体质偏燥、火气较旺的人,更应慎重使用。
在选择陈皮时,尽量选用经过正规渠道购买的优质产品。由于陈皮具有较强的滞气作用,对于一些气滞不通、气血不畅的人来说,使用陈皮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不适症状。
此外,陈皮作为一种理气药物,对于一些特定的症状和体质不适合使用,如二气虚证、阴虚燥咳、舌赤少津等状况。在这些情况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反效果。
总体而言,橘皮与陈皮作为中医养生的珍贵食材,对于身体的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的不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好在了解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食用量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