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有三宝:曼松、猫耳朵、大黑树林。
真正的曼松古树数量稀少,通常不会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倚邦的猫耳朵和大黑树林逐渐成为倚邦茶的代表。
倚邦的茶以其更香甜、柔和的特质,造就了独特的口感,这也是近年来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
除了炒作因素外,倚邦茶凭借其卓越品质,真正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一、地理位置
倚邦大黑树林,又称大树林,亦有人称之为倚邦大黑山,行政上隶属于象明乡倚邦村委会曼拱二队。
许多茶友或许未曾听闻这片土地,类似于易武的薄荷塘,大黑树林同样是倚邦的新兴之星。
在2017年之前,大黑树林一直被承包,未曾流入市场;
后面其优质茶叶逐渐被发掘,独特的中小叶种赋予了其别具一格的口感。
然而,大黑树林的茶叶销售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其知名度较低,远不及曼松、薄荷塘、白茶园等名品。
大部分茶客对此地较为陌生,虽然外界对倚邦有所耳闻。
但鲜少有人了解大黑树林、大黑山、曼拱等地,唯有资深的老茶客方能品味出大黑树林的独特韵味。
黑树林位于普洱海拔1900米左右的国有林中,这里生长着珍贵的古树茶(国有林是指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多分布于深山,保持着原生态、无污染的极佳生态环境)。
由于长期被遗忘,缺乏人为管理,森林中的古木与古茶树已形成共生状态。
每座山脉的山脊上都有一小块古树茶地,这些茶地分布在十多个不同的山脊上,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古木和杂树。
通往这些茶地的三公里路程只能依靠人工步行。
路途的遥远使得茶地无法进行松土和施肥,反而孕育出独特的森林气韵。
二、人文历史
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倚邦土司曹当斋被任命为土千总(官名)。
掌管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等古茶山长达38年。
曹当斋的后人世袭管理这片茶园,曹氏家族的这一支系已在此地定居八代,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大黑树林。
古六大茶山的辉煌与繁荣,正是由曹氏家族的始祖、曹氏土司——曹当斋所开创。
大黑树林是曹氏土司指定的世代守护的自留地,亦是清朝皇帝的贡茶园。
这片茶地的海拔显著高于周边地区,茶树高大挺拔,未经人为矮化,树围粗壮,在倚邦乃至易武都堪称翘楚,有的茶树需数人合抱。
许多人喜欢将大黑树林茶与同样身为皇家贡茶的曼松茶进行比较,然而如今曼松茶山的面积不断扩张,市场上良莠不齐。
因此,若要进行比较,就只能聚焦于那仅有的几十棵曼松贡茶古树。
它们虽同出一脉,具备相似的特质,但大黑树林茶却更添一份独特个性。
其滋味更为立体,茶气更为直接,价格上也比曼松古树更具优势。
三、古树品鉴
大黑树林拥有约80亩的茶园,在古树茶最为集中的区域。
一亩地的范围内生长着数十株树干直径约20厘米的大茶树,其中最高的茶树可达20米左右,其树高颇似易武高杆。
这些茶树属于倚邦特有的小叶种,生长在高山森林之中,生态环境极为优越。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其茶叶相较于大叶种更显厚重饱满,山野气韵尤为强烈。
口感:入口即感受到浓郁花香,香气与茶汤完美融合,留香持久。
香气直接且高扬,典型的倚邦茶香,无苦底,甜度适中,茶汤呈现出明显的黏稠度,第一泡便展现出令人满意的厚度。
品饮后,唇齿间香气萦绕,喉咙处亦有余香徘徊。
第二泡茶香更为浓郁,余香绕口。
第一泡虽正常出汤,但茶汤浓度偏高,略带苦底,呈现出浓、苦、厚、香的特点。
饮毕,喉韵显现,生津迅速。
第三泡依旧正常出汤,浓度依旧偏高,内含物质丰富。
茶水含香,余香持久,甜度适中,无苦味,涩感适中,留口微涩却不影响整体口感。
余韵丰富,满口生香,喉韵明显,生津持久。
新茶入口微苦,独具辨识度,这种苦味是其他山头所不具备的,且令人感到舒适。
苦味能逐渐化开,转化为甘润的回甘,茶底厚重,余韵悠长。
来源:老闪 老闪的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