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三大名山古茶品饮陷阱,最后一个连老茶客都中招!
2023年04月18日

三大名山古茶品饮陷阱,最后一个连老茶客都中招!

 许多茶友看我的文章,与我交流,觉得内容观点真实、有深度、干货满满、能学到东西、感受能共鸣。原因有三点:一是,这个行业不缺懂茶的人,也不缺做好茶的人,缺的是愿意讲真话的人。而我的初心,就是做点真东西,讲点真话,可能会来的慢一点,但起码无愧于心;二是,既然选择了茶行业,靠这个吃饭,自然下的功夫、花的时间精力是要更多的;三是,许多大家看到的干货也好、经验也罢,也是个人踩过的坑、交过的学费换来的,甚至不夸张的讲,我踩过的坑,交过的学费不比大多数茶友少的。
举个简单例子:就去年下半年的时间,我在易武弯弓片区上买茶样的钱,是接近2万块的;当然,初心也抱着找两款好茶售卖的目的,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罢了,但这些茶不正是我交的学费吗?话虽然这么说,但我们不能明知深渊还往里跳!所以才从自身经历出发,总结了三条,即便是老茶友也容易中招的品饮陷阱!
| 陷阱一:你依然没有喝懂一款茶最精髓的部分;喝山头茶最容易陷入的品饮误区就是:一款茶最耀眼的部分,未必是其最精髓的部分。茶友们较容易陷入此类陷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茶叶的营销和品鉴是分离的,市场对于山头古树茶品鉴引导出了很大的问题 。任何一个山头茶的营销者在拿到一款茶时,一定是先提炼卖点。即先找到这款茶最容易被茶友们捕捉并记住的体验,最好能“卖点具象化”,当具象化的卖点形成茶友共识,便可达到在降低营销难度的目的。如果茶友经常喝山头茶,不难发现这条规律,尤其如今蜚声四海的名山茶无不如此,案例自也俯拾即是,诸如冰岛的冰糖甜,景迈的兰花香,昔归的菌子香,薄荷塘的清凉感……等等。
茶友踩坑的点在于,容易将这些卖点等同于山头茶本身,比如将拥有冰糖甜的茶作为判断冰岛茶的唯一依据。然则一个山头最耀眼的部分,未必是其品饮体验最精髓的部分,且大多数情况下,一款山头茶最耀眼的特点往往是“空中楼阁”。基于这个坑,我给到老生常谈的建议:1.辨识度再高的特点也只能作为一款茶品饮体验的局部,只能作为参考;2.还是要先判断茶的好坏,再判断茶的真假;先判断茶的内质,在判断茶的山场;
| 陷阱二:你的品饮偏好正在误导你;这一点,可以分享一下个人习茶路上的经历。在个人十余年的品饮生涯里,最先喝懂的两个点是“汤香”和“喉韵”。因为在这两点上花费的时间和经历较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皆以此两点来判断一款茶品饮体验的好坏,尤其是判断树龄的大小。对山头茶树龄带来的体验感掌握到位的茶友大都知道,以此两点去判断山头茶的树龄是要吃大亏的,较为典型的就是易武森林产区的乔木(小树),出现汤香和喉韵是常见的。
也是因为在这两点上踩过坑,个人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品饮体系。然而,即便是近两年,当我自认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可以形成自己的品控风格时(即选茶偏见时),同样交过学费。常看我文章的茶友都知道,关于易武茶,个人有两大品饮偏好:森林感和穿透力。毫不夸张的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搞懂,才勉强总结了三条经验:1.乔木茶侧重森林感,古树茶侧重穿透力;2.穿透力的形成与山场(主要看生态、土壤)、树龄(树形)、树种有直接关联;与工艺、冲泡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3.穿透力的感受是需要不断迭代的。这三条经验中的每一条,我都是切切实实踩过坑的。
比如第二条里为什么要再树龄的后面加树形?是因我发现,易武森林茶不仅仅古树有穿透力,许多生态极佳的小高杆也是有穿透力的;再比如第三条,为什么说穿透力这种体验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是因我最开始喝麻黑/弯弓杨家寨/刮风寨茶坪等茶里都捕捉到了清晰的穿透力,但随着喝到的顶级易武森林茶越来越多,后面再回头来喝这几个茶时,都捕捉不到这种体验了。说了这么多,我是想通过自身踩过的坑告诉大家:1.建立完善的品饮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2.个人品饮偏好是一把“双刃剑”,优势不言而喻,劣势是可能会误导你;
|陷阱三:所有模棱两可的、也可也不可、不清晰的体验,才是最大的陷阱!
文章的开头,我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意是想提醒大家:随着山头茶行业十余年的发展,茶友的品饮水准提高了,但相对应的,造假者造赝的水准也提高了。在山头茶发展的初期,造一个冰岛老寨的假,可能只需要找一款甜度高一点,回甘好一点的山头就可以了;但现在高手造赝,可能会打冰岛老寨核心茶园的擦边球,可能会通过自己对于冰岛老寨品饮体验的理解,用不同的原料拼配或改变工艺等方式来造假。这才是虽然茶友们的喝茶能力一直在上升但依然会踩坑交学费的主要原因。
而我个人的观点是:所有模棱两可的、也可也不可、不清晰的体验,都是体验不到位的表现。只有百分百满足你对这个山头的认知,才有可能被认定为真!还是用穿透力这个体验来举例。在《没人讲清楚的茶汤穿透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将穿透力划为四档,此处简述一下:1.没有穿透力:有厚度,无透感;2.初级穿透力:茶汤有入喉感,韵感只存在于口腔到喉咙一段;3.中级穿透力:茶汤入喉不入腹,韵感(体感)可下沉至胸腔;4 顶级穿透力:茶汤入喉且入腹,能捕捉到茶汤清晰的流动轨迹,汤水过出,伴随清晰的韵感(体感);在个人喝过的易武薄荷塘二类里,最佳的穿透力可以到第三档。如果我喝到一款薄荷塘二类,穿透力只能达到一二档,那即便其他品饮体验再丰满,再像薄荷塘,我认为它皆达不到二类的品质。再比如,个人对于核心区的昔归有几点较深刻的认知:一是山场风味辨识度高;二是水细;三是穿透力清晰;四是转化速度快;如果一款名为昔归的茶只具备其中一点或两点特质,那个人将会鉴定其为赝品或非核心区的。
来源:山头古树茶半文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646144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