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喝古树茶舌头发麻,是什么原因?
2023年04月18日

喝古树茶舌头发麻,是什么原因?

 1. 许多内容创作者在提到茶叶品饮体验发麻时,大约会归咎于两点:
1.农残论,比如施肥、农药等;2.树龄太小,比如台地茶,小树茶,或者制作的原料是夏茶或冬茶等等。
关于第一种论断:老实说,个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喝过农残茶,但据身边资深老茶友的论断,如果喉咙或口腔里出现了:锁、叮、挂、麻等感觉时,大约可以论断为农残茶。
在个人喝过的山头茶里,无论大树小树,锁、叮、挂的体验感是从未出现过的,顶多是嗓子发干,涩很难化开,这已经是令人非常不愉悦的体验了。
至于麻感,也从未出现过喉咙发麻,且有麻感体验的茶,许多是自己守采、品控的,可以确定原料的生长和加工环境的,是农残茶的概率极低。
关于第二种论断:当品饮体系完善之后,个人判断树龄几乎可以做到十拿九稳,但客观讲,在山头茶这个范畴内,我不认为麻感的产生与树龄有很大的关系。
冬天采制的茶,品饮次数极少,整体表现为香气冷冽,汤水淡薄,与所谓“麻”感关系不大。至于夏茶,大部分山头表现为:苦涩重,茶汤发水,香气寡淡等体验,也与麻感关系不大。
综合来看,在个人的品饮经历里,此两种论断都很难令我信服。
2.个人遇到的山头古树茶口感发麻的次数也蛮多。可以这么说:“麻感”是广泛存在于山头古树茶品饮体验中的。一般来说,个人遇到的麻感的部位以舌尖下侧和嘴唇为主。
口感发麻的山头古树茶有这些情况:
2.1.藤条茶:比较典型的如勐库东半山的坝糯、那焦、那赛(正气塘、小村等),临沧临翔区邦东乡的昔归,都是藤条茶。
但值得一说的是:藤条茶与树种、叶种、生态无关,只是一种茶树的养护方式,是人工刻意修整培养出来的,即“留采法”,去除枝条顶端的新梢,使得它的侧端枝条受到的阳照及营养平衡充裕。
令人咋舌的是,许多同行、茶友在喝藤条茶,都有过舌尖发麻的体验,但不是每次喝都有。
2.2.生态环境极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比较典型的如易武方向的森林茶:蟒蛇箐、百花潭、同庆河等等。
之所以列举蟒蛇箐、百花潭和同庆河,是因为个人确实在这几个产区里都偶尔捕捉到不同程度的麻感。注意是“偶尔”,即有时有,有时无,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的。在个人经验里,一般新手、或较少接触森林茶的茶友,是较容易遇到舌尖发麻的情况的,所以建议茶友,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多品饮几次,就能清楚辨别了。
2.3.生态环境极佳的纯野生古茶树
纯野生的古茶有麻感,是较为常见的,这种麻,是“麻而不化”,且几乎整条舌头都能感受到麻感,无论是藤条茶还是第二条的森林茶所产生的麻感,其实都不太影响整体的品饮体验,但野生古树茶但凡产生麻感,体验是非常糟糕的,不建议品饮。
2.4.连续数年没采,突然采一年的茶树。
随着茶农对于茶树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部分茶农会通过放养数年,偶尔采一年来增加茶叶的品质,同时达到养护茶树的效果。类似这样的茶,也会较容易出现麻感。
总而言之,茶树是不能过度野,也不能过度人工管理的植物。
2.5.看到有内容创作者说,过度的“涩”会带来“麻”感,从个人认知看,这明显说不通。
第一点,涩感和麻感是不同的两种感觉。涩感,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已经有过很详细的回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看一下。
《2000字,将茶里的涩感说透!》
如果非要说涩感过重导致的,应该体验感是“木”,而非“麻”,且也不仅仅是过涩导致的,应该是多次重滋味刺激下,导致味觉迟钝的感受。
在汉语意思里,麻木常常连着用,意思也相差不大,都代表感觉迟钝、不灵敏;但在品饮体验里,舌头发麻和舌头木了是两种概念。
舌头发麻,常常是局部的,可能就是“舌尖”,感觉也是轻微的,与身体状态、茶叶本身的特质都有一定的关系;
而舌头发木,几乎是整个舌头对于味觉的灵敏度下降,常常出现于几种情况:
1. 连续品饮超过4泡生普,尤其是新生普,这个下山收茶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连着试4泡茶,舌头绝对是木的,即便吃肉,也味同嚼蜡。这时整个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下降,舌面也会伴随轻微的麻感;
2.连续坐杯、重闷或增大投茶量也会出现类似感觉;
总之,连续的重滋味刺激,造成的麻感。
3.具体是茶汤中的什么物质导致的“麻感”,个人查阅了下资料,只能说抱歉,好多物质没整明白,消化一下得到如下结果:
3.1、儿茶素过高。即我们2.5里说的,茶泡太浓了,造成的“木感”;
3.2、茶叶当中有大量醛酮类物质,造成麻感。其解释为新茶没炒熟,较容易出现此类物质。一般来说,如果杀青不足,较容易出现红梗、红边,茶汤有生青味、生臭味、发酵味、茶汤汤色泛红,开汤无香气,不利于后期存放,至于麻感,我尚未遇到。
3.3、与大理茶素有关,主要出现在野生茶中。这与我们2.3里说的野生古树茶应该是一个意思,有必要说一下的是,野生茶做成生普后,未必都会产生麻感,个人喝过西双版纳、思茅这边的野茶里有麻感,但临沧这个方向的野生茶没有喝到过。
3.4、因为茶汤太烫会让嘴巴瞬间失去感觉,让后出现的麻感,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
3.5、至于2.1、2.2、2.4所述情况,并没有查阅到相关解释,只是高度大家有这回事儿,不必惊慌。
4.当茶友在品饮过程中,喝到茶汤发麻的情况时,应如何判断与应对。
4.1.导致品饮体验出现麻感的情况很多,有生态、树种、工艺、冲泡等等都可能有关系,所以当遇到时,不要急于做定论。
4.2.最简单的方法依然是排除法,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判断其生态、树种(ps:野生茶很好判断,看条索一眼就能看出来)、工艺等,或改变冲泡方式,或多尝试几次再来下决定。如果是“良性的麻感”,诸如2.1、2.2、2.4里提到的情况,多适应一段时间,就喝不到麻感了;
4.3.判断麻感产生的部位和持续的时间,尊从身体的真实状态。如果只是偶有麻感或者麻感化开很快,都无伤大雅,如果持续时间长,麻的范围又很广,建议结束品饮体验。再者,好的品饮体验一定是令人愉悦的、平静的、舒服的,如果一款茶让你产生了躁动、不愉悦的感受,建议马上停止品饮。
来源:半文 山头古树茶半文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20411123240cee6e7ee075aa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