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九十年代王霞易武熟砖普洱茶
2023年04月18日

九十年代王霞易武熟砖普洱茶

 去到富阳,关于茶,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九十年的王霞易武熟砖了。不光茶味醇厚,其茶香更是特殊,从一开始的谷香,到冲泡中的糯香,再到焖茶至第二天的药香枣汤味,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胡姐见我喜欢,离别时,相赠200克。
带着这些茶一路风尘,回到家中,不觉已过数日。今早起来,漫步楼下,欣闻到久违的桂花香……秋日情长,最相思,嗯,是该再品味一下那款象征着茶友情谊的老茶了。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年头的老茶,来路正的弥足珍贵。从茶饼上取下5.3克,这对于容量仅有80ml的思亭壶来说,似乎足够了。
烧水温壶,醒茶。待茶叶散发出些许温柔的陈味,再注入沸水洗茶,迅而出汤……随就热气,书房中瞬间弥漫了浓郁的谷花香。
用洗茶的汤水淋壶,如此既可养壶又保温,还能让紧缩的茶叶在温热的壶中伸展复苏。
出汤,我喜欢用过滤,没有为什么,习惯而已,浓红的茶汤刚好满一杯。入口品尝,谷香散发于汤里汤外,口感醇滑,滋味清晰,微苦浓甜……这种茶味,相较于市面上的普洱熟茶那大众化的中庸口感,喜欢喝茶的人一般会认为很有嚼头。
第二冲,将盛有茶汤的公杯置于窗间观察,折射出的质感浓亮莹透,视觉犹如上等红葡萄酒,几乎不带任何沉淀和杂质……细细品味,舌底生津,口感较前冲更加淳甜。
第三冲,稍事坐杯,生发的香型由谷香过渡到了熟糯米香,滋味如前。茶叶经过熟化,且陈放了三十多年,内质早已通透如一,造就出了茶味很大的稳定性,这种茶适合喝,亦能品,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茶味,更有时间的味道。至于冲泡,那大可随意,可浓可淡,因人而异,给人的感受是轻松的,相应地,茶事过程也变成了一场享受。
这款普洱茶砖的作者是王霞,前勐海茶厂的质检总监,为云南茶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关于茶的选料,据王霞本人回忆,作为工厂的质检总监,在1991年,有次去易武片区收茶,看到一个生产队在选茶时,只用古树茶的芽叶,而挑剩的第四、五片叶子,则直接抛弃,放进一条沟里堆积起来做肥料。王霞觉得很可惜,便跟生产队长商量,希望他们留起来卖给勐海茶厂,按两毛钱一公斤收购。
这批原料收回来后,在茶厂老技术员魏师傅的指导下,按1967年制作景谷砖的配方技术,用勐海茶厂的井水发酵熟茶。成品后,有别于当时勐海茶厂出品的熟茶普遍的鱼腥草味,茶呈现出独特的糯香香,究其原因,可能有原料的因素,也有工艺原因。鉴于此,王霞将其定位为“谷香型”。
之后,这批熟茶一直以散料的形态存放在茶厂仓库,在1996-1997年曾以大益品牌压制了一批公斤砖,用于出口台湾地区。剩下的于1999年通通压制成了一公斤的茶砖,用白棉纸包装,投入国内市场流通。
这款茶的特点是:原料好,为易武国有林古树;工艺好,国有大厂配方,有技术保障,出身名门;转化好,从制作到压饼经历了十年的散料堆放,内质转化通透,冗余杂味挥发殆尽;陈放好,压成饼茶后,大部分时间在昆明仓储,干仓氧化,无霉无异味;存量少,推向市场后,经过二十几年的消耗,已然为数不多,可谓物以稀为贵……
忽如一夜北风来,清晨时光,秋高气爽,温度宜人。就着窗外明媚光景,品味着从时间中走来的老茶……它最初生长在茂密的山林,人工熟化后,又在勐海的茶厂一呆就是十年,在那段安静的时光里,它只顾悄然地转化,与世无争,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想起了它,将其压制成厚厚的饼,这批茶从此涅槃重生,走进人情世间,见证了社会百态,爱恨悲欢。而我亦三生有幸,与之因缘际会,且多次重逢品味……
静坐窗边,独自享受。茶很耐泡,一如茶的前世今生,汤感厚重祥和……终了,那抹淡淡的茶味流露出几分雅致,恰似人生寻常,返璞归真。
2024年10月1日晨间随笔
来源:胡卫平 听雨禅居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149921917812921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