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年末真心话一:令人着迷的易武森林茶!
2023年04月18日

年末真心话一:令人着迷的易武森林茶!

许久未更,诸公久等。还有一周便过年了,今年生意已接近尾声,是时候坐下来分享点今年做茶,喝茶的感受,给今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常看我文章的茶友都知道,今年我于易武茶上用功颇深,喝的多,总结的多,分享的也多。喝易武喝到现在,我常这样理解:每一泡易武森林茶,都是大自然想对你说的话;我能做的很少,只是在每一句话下面添加注脚;是的,易武是一本书,你我皆是大自然的翻译官!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一下今年分享的内容和品控的产品:1. 深度理解这两个概念,你才算真的入门易武森林茶;2.山头茶转化风格的分类猜想;3.今年品控的最满意的两款易武茶;
| 深度理解这两个概念,你才算真的入门易武森林茶这几年跑易武茶山,喝易武茶,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总结。今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1. 对“森林茶园”做了划分和总结,记录于文章《易武未必是山头茶人的最后一站,但它一定是!》中,感兴趣的茶友可以点击标题直接观看;2.对品饮体验里的“穿透力”概念,做了总结;记录于文章《没人讲清楚的茶汤穿透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感兴趣的茶友可以点击标题直接观看;
关于这两点,说几句真心话:1. 易武或古六山产区,相较于勐海、思茅、临沧等山头茶产区,真正的产区优势,只有一点,就是“森林茶”。并不是所谓历史底蕴、树种、树龄、工艺、转化速度等等,这些都太虚了,真正进入易武顶级森林产区的茶人都知道,只有那些生长于郁郁葱葱、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中的茶园,才是其他任何产区无法企2.在易武产区,茶园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茶园,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换言之,茶园的森林环境被破坏或过度人为管理、干扰,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饮体验,并不仅仅是影响到茶汤的滋味、香气、清凉感等等,而是直接与茶汤内质(汤感、水路、劲道)挂钩,综合表现就是穿透力下降。
3.许多茶农、茶商都还没意识到易武森林茶园对于茶叶品质的重要性,一味吹嘘树龄多大,年年涸泽而渔,做出来的产品常常名不副实。易武的森林茶园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许多如今业内蜚声四海的易武顶级森林茶,早已不复当年品质。之前有写过两篇文章,着重的说了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直接观看:《高品质的易武茶越来越少?如果你还不懂森林茶的这个秘诀,请一定要看完!》《山头茶玩家的最后一站?不是所有的易武山头茶都值得玩家去追捧!》4.喝易武高货一定要懂“穿透力”的,虽然穿透力是茶汤内质的顶级表现,但其绝对是令无数山头茶老饕最深刻的记忆点;顶级的易武茶里如果缺失了穿透力,那其它方面的表现再优秀,亦趋于平淡。因为在其他产区可以分分钟找到不止一个比其便宜还比其丰富的山头;5.在以往的文章里,我曾说过:穿透力的形成与山场(主要看生态、土壤)、树龄(树形)、树种有直接关联;与工艺、冲泡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但抛开工艺不谈,在古六山,最直接影响穿透力的条件就是生态,其次是树龄和树种;如果生态下滑,森林被破坏或被过度人为干扰,树龄再大,也不一定喝得到穿透力;相反茶园的森林感极好,有可能大树茶也能呈现出不错的穿透力;
| 山头茶转化风格专注易武茶这些年,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身边的许多人都在抱怨山头茶行情低迷,一度怨声载道的情况下,虽然个人的生意也不好,但究其原因,与行情的好坏无关,而是我手上缺乏茶友想要的产品!而看我文章,购买我产品的茶友,不是我自吹,应该是整个山头茶行业里最懂品鉴的一群人,他们大都具备一定的品饮体系,且不乏在山头茶品饮造诣上远远超过我的。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品饮需求竟出奇的一致:茶友们希望找到存期3~8年的,易武顶级森林产区的古树茶。老实说,我手上大多数易武顶级森林茶基本都是当年新茶,到年末时基本就消耗差不多了;而这个存期的易武茶我手上为什么没有,之前有做过解释。记录于文章《这个级别的易武高货,已经很难复刻了!》。
也因此,个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茶农、同行朋友处寻求此类产品,虽然大家整体存量都不大,但喝的确实不少,发现了一个个人认为较重要的易武茶转化路径。存期5年左右的易武顶级森林茶,会迎来第一个高度适饮期,明显表现就是:山场风味极度清晰,品饮体验的丰富度、层次感、身体的接受度都会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需要解释的就是“山场风味极度清晰”这句,举两个例子:案例一:刮风寨的白沙河和茶王树,不止一个茶友和我分享过:新茶状态下,白沙河与茶王树的体验相似度太高了。是啊,都是刮风寨的森林茶,有都是头春古树,体验感相似在情理之中;但只要在昆明经过3年及以上的仓储,二者的品饮体验差距高下立判。茶王树会出现丰富且具层次感的香气(坚果香、蜜香和原野香),而白沙河以蜜香、野蜜香为主;仅此一点就可以轻松辨别,原因就是,经过仓储,两个小产区各自的山场风味更清晰了;案例二:个人第一次喝到薄荷塘二类古树是在2020年。老实说,第一次品饮薄荷塘除了茶汤水路细腻、清凉感好、穿透力足,并带着内敛的原野香外,并没有很深的记忆点,因为在个人认知里,拥有这样表现的易武森林茶实在太多了。而当2023年春,再喝到同一款茶时,完全是两种体验,滋味丰富、原野香浓郁、层次饱满,一喝就记得住;
上面所述,结合自己对于山头茶的认知,个人总结出三条山头茶转化风格的猜想:第一类:山场风味随着存期的拉长愈发清晰。也就是新茶时喝不出该山该味的辨识度,随着存期的拉长,愈发具备辨识度。易武产区这样的山头不胜枚举。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所有的山头在条件合理的情况下都会转化,但大家提到山头茶转化的时候,首先想到易武茶的主要原因。临沧产区里也有类似的山头:昔归。昔归的菌香是要经过仓储之后才会出现的;第二类:山场风味不随存期的拉长而变化。就是不管新茶、老茶,你一喝就知道是这个山头的茶。目前我遇到的唯一案例就是曼松。曼松无论新茶和老茶都具备超高的山场风味辨识度;第三类:山场风味随着存期的拉长愈发模糊。也就是新茶的时候一喝就知道这是哪山哪味,但随着存期的拉长,山场风味就模糊了。典型的案例就是勐库产区,之前我们总结勐库茶的规律时,有提到过一条:勐库山头茶后期转化有趋同性。
| 今年品控最满意的两款易武茶今年品控最满意的两款易武茶,一款是冷水河大树,一款是弯弓森林古树。满意不是我觉得好,是客户的真实反馈,鉴于弯弓森林古树已经售罄,只分享冷水河大树吧。关于这款茶,其实已经分享过无数次,此处只提两点:1. 刮风寨冷水河大树是今年唯一一款零差评的茶,大部分客户反馈其价格与品饮体验的匹配度最高;2.冷水河大树最亮眼的地方在于森林感和穿透力,入口就能与家边茶或“半家边半森林茶”拉开差距的森林感,还原易武森林茶最初的样子,且汤水的前面4开具备森林古树的入喉感和穿透力,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