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倚韵号倚邦普洱茶山名寨划分细节
2023年04月18日

倚韵号倚邦普洱茶山名寨划分细节

 倚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茶马重镇。明代初期已有茶园,曾是六大茶山政治中心,纳贡上百担普洱茶。民国时受战乱火灾影响,人口不足千人。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以倚邦为核心产区。倚邦古树春茶外形黑亮显毫,香气馥郁,汤色黄绿,滋味香甜柔,叶底柔软黄绿,杯底留香。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即茶井之意。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也就是勐腊县的最北部,东临易武古茶山,南接蛮砖古茶山,西连革登古茶山。倚邦山明代初期就已茶园成片,从明隆庆四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鼎盛时期,纳贡上百担普洱茶都以倚邦茶为主。
可惜的是一场战乱,一场大火烧掉了倚邦多年的繁华,至民国时,倚邦街竟只余下130左右户人家,人口不足千人。不过近年来普洱茶的再度崛起,让茶马重镇——倚邦,再度受到瞩目。
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树茶都极为优质,以倚邦、曼松、老街、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弥补八寨为核心产区。
倚邦古树春茶, 外形纤细黑亮显毫, 香气馥郁似花蜜香、 汤色黄绿, 滋味香甜柔, 入口清甜 苦中带甜, 涩显于苦但化的快, 汤质细腻; 生津回甘迅速明显且持久, 叶底柔软黄绿, 杯底留香。
倚邦古树春茶似若无物,但又如“春风拂面之感”,花香极致淡雅,但原料极少,不易得。
倚邦倚兴号贡茶.倚兴号普洱茶.喝曼松吃倚邦,选倚兴号贡茶。
倚邦,古六大茶山之一,雍正时期曾被选为贡茶,古镇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鼎盛一时。
经社会动荡、历匪盗猖獗,历尽劫难古镇倚邦一炬成为废墟,辉煌散尽、历史尘封。
倚邦,海拔最高古茶山,且海拔落差极大,浴火涅槃倚邦,因茶而荣耀,因茶而重生
倚邦山
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
占地面积
360平方公里
倚邦云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于江东。“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业的口感滋味也不同,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开始便以山头的名称来界定特定口感的普洱茶。倚邦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从倚邦产区走出的普洱茶,习惯称作“倚邦”茶或“倚邦山”茶。
六大古茶山
地理位置
倚邦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历史悠久
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译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子孙世袭降为土把总)。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册、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 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盛欲号、元昌号、惠民号、盛易祥号、宋元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十来家茶号,根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历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十一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农逐渐迁移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 1942年,已经十分赢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建筑全部化为灰尽。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 今倚邦也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 今 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牌,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
古茶园
古倚邦茶区内有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
古倚邦茶区海拔差异大,最高点山神庙1950米,最低点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只有565米。
倚邦茶区产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
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在曼拱古茶园中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
至 今古茶树还保留较多的是麻粟树、倚邦、曼拱等地。
麻栗树村位于倚邦西面,在象明至倚邦大路22公里处向左岔入2公里。全村25户,全是彝族,有的住户是外迁后因茶价好又迁回来的。村子周围有古茶树约一百多亩,每年产春茶1500千克左右,雨水茶、谷花茶1500千克左右。所产茶有专人订购一部分,自销一部分。茶树是小叶种大叶种混生。茶树没有矮化过,全部成乔木状生长,最大茶树离村子约半公里,树干基部直径超过30厘米,在这片茶园里,干径在10至20厘米,高度超过3米的大茶树有好多棵。麻栗树村没有台地茶,茶树基本长在林中。为保护茶叶品质村里定有罚款规定:凡从外面带茶进村卖的村民要罚款。麻栗树属于倚邦茶区茶树保存较多,生态较好的茶区之一,这里种茶历史也很久远。村长叶自明家居住在麻栗树已有6代。
倚邦山茶区
曼拱也是倚邦茶区老茶树保留较多的茶区,曼拱及周围村子还保留下很多老茶园。很多茶树生长在林中,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没经过矮化,都成乔木状生长。在曼拱茶区茶树生长最好的在称为大树林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