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文化大寨(又称曼腊大寨)是易武产区“七村八寨”之一,傣语“曼腊”意为“茶村”,因盛产茶叶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大寨茶叶产量曾达50多吨,与弯弓大寨齐名,成为古六大茶山的重要产区。光绪初年,大寨有200多户人家,茶号林立,最大的茶号“同云号”在1936年每年向越南莱州销售200多担茶。寨内曾建有关帝庙,现存基台工艺精湛,石块间无灰浆却严丝合缝,见证了当时的繁荣。后因战乱衰落,寨子一度荒废,直至2007年普洱茶市场复兴后重新被关注,并在易武斗茶大会中屡获佳绩。文化遗迹与传说寨内保留有清代石块铺就的500米长道,专为妇女雨天行走所建;竜树河两岸曾遍布茶园,大寨与小寨隔河相望,形成“茶园围寨”的盛景。大寨还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叶贸易兴盛时,春茶季每日需宰杀三头猪以供应采茶人饮食,足见其规模之大。
二、地理生态地理位置与气候大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海拔750-1958米,属高山茶区,森林覆盖率39%,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1700毫米,气候湿润,土壤以红壤为主,富含矿物质。茶园环境茶树多为百年以上古树,树高可达23米,茎围达140厘米,密度30-50株/亩。茶园与原始森林共生,形成独特的生态小气候,茶树根系深扎腐殖层,吸收丰富养分,茶叶内含物质积累充分。古茶树未经矮化,自然生长,需搭架采摘,生态环境保持原始状态。
三、茶叶特征外观与品种条索: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叶质肥厚,属典型易武大叶种。品种:以长叶型、椭圆型大叶种为主,兼具红梗绿芽与绿梗绿芽特征。加工工艺遵循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注重轻揉捻以保留茶叶活性,确保条索松紧适中,利于后期转化。感官品质汤色:新茶汤色淡黄明亮,陈化后渐转琥珀色;香气:香气高扬持久,初为清新花果香(如兰花香、蜜香),陈化后转为陈香或木香;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油性光泽显著。
四、大寨普洱茶的口感特点入口表现:茶汤顺滑绵柔,甘醇饱满,苦涩极轻,回甘迅速且持久,喉韵清凉如泉;层次感:汤质厚重,水路细腻,稳定性强,耐泡度可达十余泡,闷泡后仍能保持均衡。风格特色兼具“香扬水柔”的易武风格与“柔中带刚”的独特气韵。初品柔和,但茶气内敛,饮后体感温暖,后背微汗,彰显“柔后之力”。陈化潜力因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高,陈化后口感更醇厚,香气由花果香转为沉稳药香,汤感如丝绸般滑润,被誉为“越陈越香”的典范,收藏价值突出。大寨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被列为易武茶区“七村八寨”之一。其茶品以“香扬水柔、层次丰富、陈化卓越”著称,既是易武茶“皇后”风韵的代表,也是普洱茶收藏市场的热门标的。随着古树茶资源的稀缺性被重估,大寨茶在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交织中,持续推动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