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与生态智慧
2023年04月18日

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与生态智慧

 景迈山的所在地,是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普洱市与缅甸比邻的边境三县之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境内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县人口79%左右,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
据景迈山布朗族的传说,景迈山上的布朗族是由1000多年前,头人帕哎冷带领部族迁徙而来。
在景迈山傣族的传说中,景迈山上的傣族是由1000多年前首领召糯腊带部族迁徙至此。
迁徙而来的民族们遇见这座云雾缭绕、山林丰茂的山峦,开始在山上种茶、种粮、建寨、放牧。
景迈山上的民族代代种茶,他们探索出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在高大乔木下种植茶树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延续至今的便是这片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年代最久远、种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林茶共生的古茶山。
如今,5片完整的古茶林、古茶林中的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森林,是当地世居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并与自然长期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农耕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景迈山上的居民
景迈山遗产申报区包括景迈村和芒景村两个行政村。
其中景迈村包含景迈大寨、勐本、芒埂、糯干四个傣族村寨,芒景村包含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5个布朗族村寨。
景迈山世居民族实行部落-政府-宗教“三方协管”的社会治理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其部落主要负责人有头人、宗教首领和政府委派的地方官员。布朗族和傣族都是由“头人”决定其部族事务,并用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观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头人”代代相传,能力出众者继任下一任头人。
布朗族首领帕哎冷曾在临终前留下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所以只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用不尽”,告诉后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布朗族和傣族制定了一系列乡规民约,将古茶林作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来爱护、继承和发展。
比如古茶林在早期开辟时,就在外围划定隔离带。
不能随意砍伐古茶林中的高大树木,违反者需首先在寨心向茶祖请罪,然后负责修建一段村寨道路,完工后在路旁立牌写明自己所犯错误,以警示后人。
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景迈山地区之前,当地布朗族居民信仰原始宗教,即基于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他们的观念中,山、水、虫、兽万物皆有神灵,有各种各样的鬼神在主宰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950年以前,布朗族所祭拜的鬼神约有八十余个,因此有各种祭祀寨神、山神、猎神、水神、火神、 路神、雷神和祖先的活动。
“万物有灵”不仅是宗教信仰,也逐步作为一种生态伦理,使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山水林草充满了敬畏。
景迈山世居民族每年会进行特有的茶祖祭祀。
布朗族把发现茶叶的部落首领帕哎冷、傣族把带领先民来到景迈山的部落首领召糯腊尊为茶祖予以礼祀。
祭祀期间不得下地劳动,外寨人也不得进寨。
另外,布朗族每户茶园都设一棵茶魂树作为该片古茶林的茶神予以祭祀,而傣族则祭祀茶神树。
茶祖和茶神崇拜,是景迈山独特的宗教祭祀,对景迈山古茶林景观的维系和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布朗族茶祖节,又叫山康节,一般在每年四月举行,历时4天,其间,来自布朗族和其他民族的村民们要前往芒景山茶魂台祭拜茶祖帕哎冷。
景迈山傣族尊其祖先召糯腊为茶祖,每年傣族泼水节,傣族村民在宗教头人主持下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茶祖能够保护古茶林不受自然灾害,来年茶叶有好收成。
景迈山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且极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包括制茶、食茶、饮茶、品茶、用茶等文化。
茶文化使各民族在景迈山和谐相处,也促进了对茶林的共同爱护,保障了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延续。
茶叶与景迈山世居民族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
为了表达对茶祖和茶叶的感激与敬畏之情,布朗族将茶叶这一具象实物抽象成一种“一芽两叶”的图腾符号,作为民居建筑屋顶的装饰,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
景迈山上的民俗文化
景迈山世居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彰显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包括节庆、习俗、舞蹈、音乐、文学等。
关门节,也称“入夏节”,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是傣族、布朗族、佤族等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节日,时间在每年七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十月,这个阶段,正是农事繁忙季节。
关门节开始后,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青年男女不得进行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也不能起房建房;和尚不得随便外出;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
村民都必须投入到繁忙的生产劳动,安心生产。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时间在每年10月,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每家还要到佛寺祭拜已故亲人。
活动结束后,要在公共场所吃一顿百家宴,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新年),也是布朗族、佤族的共同节日。
它来自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浴佛节(佛诞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节日期间大家要相互泼水,把身上的邪气、晦气洗掉,还要到佛寺用茶叶等祭祀已故亲人,分享人间的太平和快乐。
泼水节的演变和发展,充分展现傣族人民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蕴含着傣族古老的宗教崇拜和祖先崇拜,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平安幸福的期望,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林间开垦 林下种植
景迈山世居民族早期在森林中定居建寨,并在村寨周边的森林中小范围种植茶树。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逐步认识到茶树的生长特性,尤其80% 左右的光照度最利于生长,于是他们采取了特殊的“林间开垦,林下种植”的生产技术,即在森林中片状开垦,以保障每片之间保留隔离森林以便防风防虫,每片又保留高大乔木和森林生态,确保不施肥、不用药的情况下实现茶叶的有机和可持续生产。
景迈山目前5片古茶林相互隔离,清晰反映了这种林间开垦的空间特点。
云南大叶茶树是耐荫、喜温、喜湿的作物,当光照达到80%左右时茶树达到最佳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