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小种,在民国以前文献里,多指武夷岩茶,是武夷岩茶的小品种茶或名丛等。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崇安县令陆廷灿所辑录的《续茶经》引《随见录》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这段话说了两层含义:一,小种最早是岩茶的一个等级。二,小种的级别很高,在工夫茶等级之上。后面有一句“则以树名为名”,由此可见,“小种”有“稀少的品种”这层含义,也就是现在的“名丛”或“单丛”。
我们再从清代雍正年间,崇安另一位县令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说:“武夷茶,高下共分二种,二种之中,又各分高下数种。其生于山上岩间者,名岩茶,其种于山外地内中,名洲茶。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香,次则花香。洲茶中最高者,曰白毫,次则紫毫,次则芽茶。凡岩茶,皆各岩僧道采摘焙制,远近贾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购觅,市中无售者。洲茶皆民间挑卖,行铺收买。”刘埥记录的是自己于茶山的所闻所见,颇为真实和详尽。文中的“小种”,是专指小品种的武夷岩茶,而非今天的正山小种红茶。
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拉普山是外国人模仿福州地方口音读出的,意思是松木烟熏小种,是福建省武夷山区的另一种传统红茶,武夷山,已经有了“小种岩茶”,当勤劳智慧的武夷山人制作出红茶之后,正山加上小种,便成了世界上最优质红茶的代名词。据《中国茶经》记载“桐木之内,方为正山”,凡是桐木关所产的茶,均叫“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以区别桐木关以外所产的小种红茶。
福建省崇桐安县的桐木关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是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这里出产的正山小种味道醇厚而特殊,很早就名声远扬。早在1604年,正山小种就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英国皇室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一杯正山小种。
尽管两者都源自同一地区,但它们在制作工艺、茶叶特性以及品饮体验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武夷小种不是正山小种红茶,一个是岩茶一个是红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