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8日
从96紫大益、97水蓝印、01简体云说开,聊聊老茶暗记的真相(2)
由于当年条件有限,97 水蓝印中的 “印” 是手工盖章上去的,经过 20 余年转化,呈现出淡淡的水蓝色,且后期陈化后品质突出,有印级茶时代的品质风范。这款 1997 年由勐海茶厂生产的云南七子饼版面 7542 配方青饼,被称为 “97 水蓝印”。
据说 97 水蓝印的棉纸是勐海茶厂有史以来最薄的。这种绵纸为手工制作,质地柔软,十分轻薄,透过棉纸能清晰看到里面内票上的字。
由于当年 97 水蓝印作为一款主销香港的茶品,大多都进过传统港仓,因此呈现出品质参差不齐、纯干仓一茶难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分辨真伪,更要洞悉仓储。
仓储好的 97 水蓝印,历经二十多年干仓存放,茶饼油亮,色泽微红,条索清晰,金毫显现,边缘松散,转化得非常到位。汤色栗红,汤感饱满,油润稠厚,力度强劲,香气下沉内敛,咽下后香气会缓缓从喉咙深处回出,历久弥新。
也正是因为很早就销往港台,97 水蓝印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市场的注意,还曾在台湾茶圈的 “97 名普大会” 上荣获榜眼,赢得了不少茶人的赞誉:“这种厚水的茶,实在不易得,入口是一种不涣散的力量,像浓稠度高的汤,口感方面,水甜、质厚、力度够,茶质很重、苦涩度也很高,很适合后继陈化……”
此外,97 水蓝印还被市场总结出 “大七”(“云南七子饼茶” 中 “七” 相对宽扁)、繁体 “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 中为繁体 “葉”)、大字简体厂内飞(内飞上为简体 “厂”,而非繁体 “厰”)等特征点。
01简体云的批次辨识点
与 96 紫大益和 97 水蓝印这两位前辈相比,01 简体云没太多传奇故事,它是一款采用常规八中茶版面、传统 7542 配方的厂货。然而,却凭借其优秀的品饮价值,直接带火了 “简体云” 系列。
在 “01 简体云” 兴起前,所有包装上 “云南七子饼茶” 中 “云” 为简体字的茶品,都可以叫 “简体云”,比如 01 年天福简体云、03 年销马大益简体云、01 年 7502 配方简体云等等。而如今,一说起 “01 简体云”,乃至 “简体云”,最耀眼的莫过于 2001 年勐海茶厂生产的这款中茶版面简体云 7542。
01 简体云肥壮茶菁为里,幼嫩芽叶撒面,芽头细嫩均匀,是标准的 7542 风格。历经 20 余年转化,饼面转褐,泛油光,汤色栗红通透,入口饱满,花果香浓郁,木质香已出,有果甜香,梅子韵显,茶气、茶韵足。
可能因为 01 简体云的品饮价值太过优秀,且版面相对常规,引来了诸多同时期茶品的争相认亲,甚至出现仿品。因此,掌握其批次版本与辨识点相当有必要。
首先,所有版面的 01 简体云都具有以下版面特征:八中茶中的 “茶” 字为套色印刷加盖章,油墨深浅不匀;简体厂内飞,右下角有傣文符号;7542 拼配风格显著,条索纤细,金芽撒面(这点可用来区分 7542 与 7502)。
其次,01 简体云可大致分为薄纸与厚纸两类批次。通常认为棉纸越薄,批次越靠前,品质更好,价格也相对更高(不考虑仓储等其他因素)。能透过绵纸轻松看清内票上文字的为薄纸批次;文字不容易辨识,棉纸柔韧不易碎为厚纸批次。
另外,通过内票规格大小也可辅助辨认 01 简体云批次。一般薄纸版的内票尺寸略小,字样排版更紧凑,6 行英文说明,底部 2 行中茶公司英文翻译,最后一个单词为 “branch”(分公司);厚纸版则采用常规内票,7 行英文说明,底部 3 行中茶公司英文翻译,最后一个单词 “branch”(公司)错印成了 “bravch”。
最后,01 简体云绵纸上方 “云南七子饼茶” 的 “七”“子”“南” 这三个大字,还存在有缺和无缺之分。不过不同版本存在混用情况,具体原因下面还会分析,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还存在一款与 01 简体云 7542 采用相同版面,品质稍差的 2001 年中茶 7502 青饼。这两款 “双胞胎茶品” 经常被茶友们混淆,亦有茶商 “挂羊头卖狗肉”。这里再介绍几种辨认方法。
所谓 “7502”,其中的 “0” 与用料等级无关,而是当年茶商提出的定制化需求。相比于 7542 的芽头撒面和纤细秀长的条索,7502 的用料更粗老,饼型也更宽厚蓬松,俗称 “轻泡感”。翻过来看背面,能看到粗梗、老黄片和碎料,口感也更加粗犷。
两款茶用料不同,因此口感上的差异相对较大,后续转化也大不相同。01 简体云 7542 汤感细腻,梅子韵显;01 简体云 7502 汤感粗犷,微微樟香。
老茶暗记与真实历史
三款明星茶介绍至此,有细心的茶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说 96 紫大益的 “断南”,97 水蓝印的 “大七”“繁体葉”,01 简体云的薄厚绵纸,还能总结规律,有可能是厂家设置的暗记以外,那 96 紫大益拼音里缺个 “g”,01 简体云的单词错印,缺字无规可寻,似乎并不符合常理。
其实,这些茶品版面上的特征和细微区分,与其说是厂家有意为之的暗记,更像是当年生产时条件有限所留下的一点遗憾。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真实的普洱茶制销史中寻找答案。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普洱饼茶的生产主要由勐海茶厂负责,品种上仅有 7532 青饼、7542 青饼、7572 熟饼、7452 熟饼这 4 款,版面全部采用八中茶常规版面,即我们最熟悉的云南七子饼茶。
需要提醒的是,当年云南全省茶叶地产、供、销业务,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即省茶司)全权负责。其中饼茶所用的绵纸,是省茶司委托昆明 “华山印刷厂” 印制后再发运到勐海茶厂的。因此当时并不存在厂家暗记之说。另外,当年用的是老旧的圆盘式单色印刷机,换色需再次印刷,这就解释了一些茶品八中茶中的 “茶” 字歪扭、偏移的现象。
20 世纪 80 年代,勐海茶厂的渥堆发酵技术水平提高,又有了 8582 青饼、8592 熟饼这两款香港南天公司的定制茶品。茶品出口大大增加,普洱散茶编织袋,饼茶内飞、内票、绵纸,乃至整件包装所用的竹篾需求数量都大大增加。负责这些物料的省茶司包装科一时忙不过来,沟通后决定将包装生产权下放给勐海茶厂,由勐海县印刷厂负责。
当年条件有限,茶品所用棉纸的印刷和制版,都是厂家拿着现成的茶饼去找印刷厂,让制版师傅手工绘制的。所用颜料也是调色师傅凭经验和感觉人工调色的,光线强弱、不同气候都会影响调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97 水蓝印中心的茶字后来会呈现出淡蓝色,以及不同批次的茶品绵纸颜色深浅不一的原因。
况且,当时的勐海只是一座偏远的边境小城,县区级印刷厂的条件是很差的,长期印刷后,铅字库字体不齐,字体损坏更是家常便饭。某些铅字磨损后又找不到备用的,就只好用相近字体代替,甚至弃用。这就解释了 96 紫大益上 “缺 g” 和 “断南” 的成因,乃至 “大七,小七”“尖出飞,平出飞”“事业青” 茶品、大白菜特有的闪电纹等特征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