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耐泡度一直是茶友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茶友秉持好茶耐泡,品质欠佳的茶叶耐泡度差的观点。然而,事实上,茶叶耐泡度受茶叶品质、茶树品种、原料等级、制茶工艺以及冲泡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能单纯依据耐泡度来评判茶叶品质的优劣。
一、茶树品种的影响
茶树品种对茶叶耐泡度有着基础性影响。以普洱茶和绿茶为例,普洱茶多采用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树鲜叶制成,而多数绿茶则选用灌木型茶树鲜叶。在芽头相同的情况下,乔木型茶树由于树体高大,根系发达,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更丰富的养分,茶叶内含物质更为丰富,因而相比半乔木型茶树茶叶更耐泡;同理,半乔木型茶树茶叶的耐泡度又优于灌木型茶树茶叶。这也是普洱茶普遍被认为耐泡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绿茶因耐泡度相对较低,品质就欠佳。
二、茶叶老嫩度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茶叶原料等级与耐泡度呈现反向关系。普洱茶多以一芽二三叶为采摘标准,绿茶则常以芽头为主要采摘对象。芽头中氨基酸等物质含量高,但相较于叶片,其整体内含物质种类和总量相对较少。茶叶中叶片和茶梗较多时,不仅能为茶叶提供更多的纤维和多糖类物质,而且这些部位的细胞结构相对更紧密,内含物质在冲泡过程中能更缓慢地释放,从而使茶叶更耐泡。不过,不能仅仅因为耐泡就认定茶叶品质优良。盛易祥。
三、揉捻程度的影响
揉捻作为茶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茶叶耐泡度有着重要影响。揉捻过程会破坏茶叶的细胞壁,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渗出。揉捻越充分,茶叶细胞壁破坏程度越高,冲泡时水浸出物释放速度越快,茶叶也就越不耐泡;反之,揉捻程度较轻的茶叶,细胞壁破坏程度低,内含物质在冲泡时释放相对缓慢,耐泡度更高。但需注意,揉捻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茶叶口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耐泡的茶叶并不一定就是好茶。
四、冲泡方式的影响
投茶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茶量越大,茶叶与水的接触面积和内含物质总量增加,耐泡度相应提高。
冲泡水温:一般来说,水温越高,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速度越快,茶叶越不耐泡
出汤时间:出汤时间过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会过度析出,导致茶叶不耐泡。
茶叶形态:紧结的茶叶,如茶饼、茶砖、茶沱,在冲泡时,茶叶与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内含物质释放速度较慢,比松散的散茶更耐泡。
茶叶耐泡度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茶叶不耐泡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品质欠佳,例如一些高级名优绿茶,虽然通常冲泡两次后滋味变淡,但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鲜爽的口感,依然具有极高的品质。在对比茶叶耐泡度时,需确保对比的茶叶在品种、原料、工艺等因素相近的情况下进行,只有这样,耐泡度较高的茶叶才更有可能在品质上更胜一筹。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