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布朗山,新六大茶山之首,不仅有老班章
2023年04月18日

布朗山,新六大茶山之首,不仅有老班章

作为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之一,布朗山是“茶王”老班章的故乡,也是新六大茶山之首,与南糯山、巴达山、勐宋山等共同构成云南普洱茶的黄金产区。地理位置布朗山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东南部,靠近中缅边境,总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东接景洪市大勐龙镇,南与缅甸接壤,西邻打洛镇,北连勐混镇,国境线长达70.1公里。生态环境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8℃—21℃,年降水量约1374毫米,干湿两季分明。受哀牢山和无量山屏障影响,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形成“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有利于茶树积累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质。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富含有机质及矿物质(如铁、钾等),透水性和保水性俱佳,为茶树提供充足养分。地势复杂,海拔跨度大(600—2000米),立体气候显著,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古茶园保留完整。

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原始森林环绕,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澜沧江支流流经),形成天然生态屏障,茶树与自然共生,无污染。民族文化布朗族,作为布朗山的原住民,是濮人的后裔,他们与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期,堪称世界上最早驯化、种植茶树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里,布朗族人民与茶相依相伴,茶不仅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成为了他们文化的核心。布朗族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老的传说中便可见一斑。相传,他们的祖先在迁徙途中,偶然发现了茶叶的神奇功效,从此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古老的传说,不仅是布朗族茶文化的源头,更是他们对茶深深热爱的见证。布朗族的制茶工艺独具匠心,其中 “竹编晒青” 和 “石板烤茶” 等古法工艺更是沿用至今,成为了布朗山普洱茶独特风味的秘诀。“竹编晒青”  是布朗族的传统技艺,他们将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均匀地铺在竹编的晒垫上,让阳光温柔地亲吻每一片茶叶。

在阳光的照耀下,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酶的活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茶叶赋予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这种传统的晒青方式,不仅保留了茶叶的天然特性,更让茶叶融入了大自然的气息,每一口都仿佛能品尝到阳光的味道。茶叶特点口感与滋味刚烈霸道:茶汤厚重、刺激性强,入口苦底明显(如老曼峨的“苦茶”),但回甘迅猛,生津持久,舌底如泉涌。层次丰富:初品微涩,随后转化为甘甜,带有独特的山野气韵,部分茶品兼具梅子香、花蜜香、兰香等复合香气。耐泡度高:可冲泡10余次仍保持香气与滋味。品种与工艺原料:以大叶种茶树为主,叶片肥厚显毫,茸毛多,内含物质丰富。工艺:生茶以“一芽二叶”春茶为佳,经晒青、揉捻等传统工艺制成;熟茶通过渥堆发酵,口感醇厚,陈化潜力大。代表性村寨老班章:以“茶气霸道”著称,茶汤浓酽,回甘迅猛,被誉为“普洱茶王”。

老曼峨:苦味显著但化开快,回甘持久,是“苦茶”代表。曼新龙、班盆等:香气接近老班章,喉韵稍弱,常被用作高端茶品原料。布朗山普洱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的生态条件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普洱茶中“刚猛霸气”风格的代表。其口感浓烈、回甘强劲的特点,既满足了茶客对“苦尽甘来”的追求,也承载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茶文化精髓。如需更详细的山寨分布或冲泡方法,可关注我,持续给大家一一分享介绍。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1206190538451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