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就大概的弄过这个分类,分别是香涩和苦甜类型。但这两个还是比较模糊。临沧茶、易武茶大多数是香涩类型的茶,勐海布朗山、邦东的茶是苦甜。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茶,比如恰甜(中正平和,各方面平衡的茶)、以及淡甜(大理、文山、红河、云县、永德的部分茶,就是淡)。
但就算这样分类下去,依旧是模糊的。香涩是感觉,苦甜是感觉下的味觉。除非这些分类的同时品饮,不然对于看干巴巴的图文、视频的人来说还是没法感觉到。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让这些感觉感受能通过常见的载体让更多人一目了然?目前为止还没更好的办法。茶叶的风味轮方法、我自己探究制作的数字化品评方法数据,依据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现在大家都还处在探究中,很多的表达不能达到通俗的通用。受限于圈子人群,比如审评茶叶的方法,是基于生产茶叶感官品质的多款茶共同点横向对比,完整性和深度、个性化不强。面对的是生产的相关人群。
而茶商常用的分段式(前段、中段、尾段、饮后)口感表达,更多的是扬长避短的茶品销售服务的介绍。
茶友常用的每泡口感表达,更是为了完成作业式的样子。比如正常茶汁溢出最浓郁的几泡茶汤,它们有什么区别?前面积累的甘韵会跟后面的甘韵有不同?假如一款茶有三种香气,一泡一泡列出和一次列出三种香气有啥不同?
而从香气去学着铁观音分类普洱茶,目前有一些茶厂在进行,啥浓香型普洱茶、清香型普洱茶,我记得老同志的有用过。
从普洱茶的滋味口感去分类不现实,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并且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元数据,比如每一款茶通过电子感官器具和人体感官品评的数据采集,并且积累茶品不同时期的元数据,丢给ai云计算去统计分析。从而形成靠谱权威的口感分类。或许未来不就的将来就会出现。毕竟现在的茶饼纹路都可以采集形成追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