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古茶树:大自然留下的宝贵遗产(2)
2023年04月18日

古茶树:大自然留下的宝贵遗产(2)


云南红河元阳小新街野生茶树群落主要分布于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是哀牢山山脉野茶群落的南端代表。野生茶树群落身跨农与林、产业与生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认识农林业关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贵州三都凉风坳野生茶树群落是中国中亚热带中叶野生古茶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极为难得的秃房茶野生种群,是喀斯特地区大面积茶林的特殊代表。该古茶树群是迄今为止贵州境内发现的最大面积的古茶树群。古茶树群主要为乔木型古茶树,树干上布满青苔,粗壮高大,长势良好。
西南林业大学古茶研究中心专家在培护古茶树
古茶园述说与人的情缘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岁月孕育了一些典型的古茶园(山、林)。人与茶树代代相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居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是云南版纳景洪攸乐古茶山,是典型的以普洱茶为主的古茶园,面积约3000亩,是基诺山寨的重要生计来源和文化标志。
云南澜沧景迈山古茶园是现存面积最大的古茶园,是天然林下种茶的典型模式,是传统森林茶的典型范例。当地世居民族在悠久的种茶历史中,对茶树生长习性逐步认识,创造了这一利用森林生态环境的模式。
云南宁洱困鹿山古茶园是澜沧江流域古茶园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传统栽培、精细管理种茶模式的典范,从其相对规整的种植方式即可看出其栽培和经营管理水平,是云南茶史上茶树种植栽培由粗放型和分散型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例证。
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是云南勐海南糯山古茶园,多处成片,总面积达12000亩。著名的“南糯山大茶树”,是勐海地区普洱茶传统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鲜活见证。
云南勐海曼稿古茶林属自然起源、传统采摘方式的典型代表,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普洱茶的代表,是云南南部地区少数民族先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的典范。
云南版纳勐腊易武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以普洱茶为主的典型古茶园。茶山中混生中小叶种,是民族迁徙和种质资源交流的历史见证与成果。
除了云南,古茶园、古茶山在贵州、重庆、广西、海南、福建等地也有分布。
马鞍田古茶园位于贵州水城县蟠龙镇木城村,是云贵高原地区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重庆南川古茶园位于金佛山南麓,所在地名为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古茶园以野生型南川茶为主,属疏齿秃房茶。
广西扶绥姑辽古茶山位于崇左市扶绥县,所产姑辽茶是广西历史名茶之一。在十万大山的季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生长着 5520 多株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的有7株。
海南五指古茶山是我国分布最南的高山云雾古茶树群落,而且自然生长于岛屿环境,在植物地理和植被地理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福建鼓山古茶园遗址位于鼓山风景区。因茶树倚岩而生,故名“鼓山半岩茶”,曾为闽王贡茶。古茶园的消失,成为对世人的警示。
保护古茶树资源重任在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古茶树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保护行动越加自觉。但在对待古茶树资源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等,不理性采摘、不科学管护等情况时有发生。加之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古茶树衰亡现象频发,使古茶树物种资源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2022年,保护古茶树资源在科技和法律方面都有重大推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16号公告颁布了国家林业行业《古茶树》标准,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从科技层面规范了古茶树的定义和保护相关事宜。贵州省、云南省通过地方立法,分别在2017年、2022年制定了本省的古茶树保护条例。这些努力都为古茶树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古茶树资源家底的逐步掌握,中国古树资源的资源图谱日渐清晰,各级、各地的古茶树保护管理方法、措施等更加丰富。在保护中,越来越注重与“非遗”结合起来,找寻古树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印迹。
202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的起源、种植、贸易以及茶文化领域传播主导地位。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好珍贵的古茶树资源,对于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及相关的科研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古茶树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浙江省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古茶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鹤峰古茶树群是湖北省首批发现的成规模古茶树群,自 2015年起,当地开始重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通过现金流转等形式保护古茶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首家古茶树研究基地的所在地。五峰茶旅学院和古茶树研究基地致力于挖掘古茶树的潜在资源,目标是打造高端茶叶品牌并推向国际市场。采花乡楠木桥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深度开发古茶资源。
甘肃省的古茶树资源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古茶树生存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目前,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
古茶树保护中的科技力量
2023年3月1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个《条例》是由西南林业大学牵头起草的。该校古茶树研究团队成员深入茶园山林宣讲《条例》,用科技助力古茶树保护和利用。
研究团队通过科技赋能,建设完善的古茶树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对古茶树资源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经营权、产量、环境因子等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完善溯源体系、开发资源调查和在线登记功能,支持公众查询,实现信息公开。团队撰写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情况调研报告》,获得了有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在普洱、在西双版纳、在临沧,研究团队系统开展了古茶树资源调查,收集96棵典型古茶树单株作为科研材料。专家们提出了建立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议,按照资源分布格局,提出了规划布局云南茶树资源圃(库)和建立支撑茶产业良种基地的思路。
研究团队组织了“国际茶日”和云南省第一个古茶树保护宣传日活动,举办了古茶树保护论坛。“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启动上线。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过程中,这个研究团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团队的专家们深入全省50余个乡村茶山和20余家茶企,将10余项研究成果无偿用于茶企提升加工工艺,分析30余个茶样产品,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品质,帮助茶企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