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年代普洱茶流行海外,全国很多茶区都做普洱茶,当时的划分,没有地域概念,只有工艺概念。晒青,渥堆即可,都叫普洱茶。所以,当时的广东,四川,贵州等茶区都出品普洱茶,大叶种,中小叶种茶树都做普洱茶。当然,最后胜出的只有云南普洱茶。
说明一个道理,没有人会用杂粮做成高端酒。茶叶的消费现在被鼓吹成收藏、增值、品饮几大块,只需模仿普洱,任何茶都有资格说囤积的事情。囤积就放大了量,生产端刺激上下游,经销商囤货,茶农积极种茶,产量年年翻番。
事实上,茶叶的日常消费茶和收藏是两个市场,如同都是瓷器,家用吃饭的碗和元青花是两码事,日常的量大,收藏的量小,这才是正确的路子,然而,挂上普洱的名头就可以收藏,无形中放大的市场数万倍。收藏的茶品可遇不可求。土壤,环境,茶种,树龄,息息相关。往塔尖上走,越是数量稀少得可怜,而且,对于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是严格,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需要有闲暇的时间,开放豁达的性格。这都注定茶叶收藏如同艺术品收藏,欣赏着众,而收藏者少。事实上,我们肯定的普洱茶行业是反的,收藏着众,懂茶者少。普洱茶原本是出口茶,就是熟茶,研究的工艺,研究的茶种,都是针对性的。茶树驯化,也是冲着熟茶去的。很多茶厂的出名也与产地茶叶的适制性有关,你仔细观察,其实六大茶类都是如此现象。这侧面反映了今天生茶原料选择不分茶山,不分茶种的问题。云南内部的茶树,有些适合做熟茶,有些适合做生茶。现在全国很多人收藏茶,没有结果,原因是本来该做熟茶的原料,做成了生茶,名气大,存放多年也白搭。市场上,名山出名品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存放出来的名品却是极度匮乏。一个原因是有些名山量小,被消耗完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空有名山的衔头,却是不适合做生茶。前面讲过,云南的茶树分“熟茶种”、“生茶种”。
此处的种,不是指茶种,是指茶树有适制性,有些茶树适合做熟茶,有些茶树适合做生茶。举个例子,扦插种都是精心驯育的结果,内含物质远远超过于老品种茶树(也就是古茶树品种),但是,缺乏整体滋味的协调性,做成生茶就很难喝。只不过,生茶流行,大家都做成了生茶。茶山也分三六九等,说的是名气,价格,至于能否真正的适合做生茶,未必。这是很多人拿到很多名声显赫的茶叶,存不出来效果的原因。有些茶山古树茶叶苦涩味重,陈化的时间过于漫长,结果未必可知,存茶时间过长,如何保证香气滋味物质的不流失?实际上很多人都进入了误区。。。每座茶山,茶树鲜叶都各有适制性。以小叶种茶举例,小叶种茶香气好,滋味淡,做龙井适合,做普洱就没办法喝。大叶种适制普洱茶,原因是大叶种的内含物质远远高于小叶种,加上晒青工艺,原味保持更佳,符合现代人饮食追求本质的习性。茶商要名山,是为了流通。一座山从不知名到知名,只要有领头,茶商都会参与,要的是好流通,只有茶市下行的时候,才会知道水深水浅。有很多熟茶,喝了头晕脑胀,通夜不眠,大脑皮层一直兴奋,不仅仅是工艺的原因,现在的工艺越来越成熟,无论大堆小堆都是如此。反而是因为茶树的原因,大家过于刻板追求以往的理论,忽略了现代人喝茶的习惯。
来源: 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