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茶的原料级别与品质
2023年04月18日

普洱茶的原料级别与品质

 普洱茶原料确实分为不同的等级,那是不是等级越高茶质就越好呢?答案:不是。
普洱茶原料分级是根据茶叶嫩度而定的,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而普洱茶并不是嫩度越高,品质越好,特别是对于生茶来说。芽头越多,滋味反而会显单薄,且耐泡度相对低。而茶叶、茶梗相对多的原料,有助于协调普洱茶的口感和厚度,耐泡度更高。所以普洱茶并非原料等级越高,品质越好。
在评判茶叶品质的过程中,原料等级只是判定的标准之一,还有更重要的香气、滋味、口感等有待考量。而决定普洱茶最终综合表现的因素,除了原料,还包括工艺和仓储等。鲜叶分级指标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二级: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40%以下;三级:一芽二、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四级:一芽三、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30%以下;五级:一芽三、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它芽叶占50%以下。晒青等级
特级:条索肥嫩紧结、芽毫显;色泽绿润,外形匀整,稍有嫩茎;香气清香浓郁,滋味浓醇回甘;汤色黄绿清净,叶底柔嫩显芽。
二级:条索肥壮紧结、显毫;色泽绿润,外形匀整,有嫩茎;香气清香尚浓,滋味浓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    四级:条索紧结,色泽墨绿润泽;外形尚匀整,稍有梗片;香气清香,滋味醇厚;汤色绿黄,叶底肥厚。
六级:条索紧实,色泽深绿;外形尚匀整,有梗片;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绿黄,叶底肥壮。
八级:条索粗实,色泽黄绿;外形尚匀整,梗片稍多;香气平和,滋味平和;汤色绿黄稍浊,叶底粗壮。    十级:条索粗松,色泽黄褐;外形欠匀整,梗片较多;香气粗老,滋味粗淡;汤色黄浊,叶底粗老。熟茶等级    说到普洱熟茶不得不提一下市面上流行的“宫廷普洱”,其原料选自最细的嫩芽,外形细致紧结,金毫显露。糯香醇厚,滑感强,润口,甜度好,韵味绵长,品后有糯香余韵回荡。
不过与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相比,其耐泡度却要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普洱的原料都为嫩芽,内含物质含量不如粗老的茶梗和老叶高,这是导致宫廷级普洱熟茶不耐泡的因素之一。
其次,一般植物内的纤维有两种,一种是木质部外纤维,另一种是木质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孔隙大,物质溶出又多又快,而嫩芽主要是由木质部外纤维构成,所以宫廷级熟茶的内含物质会更快、更多的溶出。
另外,在揉捻加工时,幼嫩的茶箐细胞膜、液泡膜等在揉捻时更容易破裂,破裂的细胞也更容易被水溶出。
所以,那些想要耐泡度高、滋味醇厚的普洱熟茶的老茶客,自然不会太喜欢宫廷普洱。
远在深宫的皇帝们从没有喝过宫廷普洱,宫廷普洱也从未进贡给宫廷。首先最早的熟茶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次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之后,至于为何取名宫廷普洱,大家应该猜得到。
为满足采购和拼配生产的需要,对散状的普洱熟茶会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宫廷,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七个等级,级别越往后,茶箐越为粗老。
所以原料里的芽头,也就是树上最嫩的部分都被分为最高的宫廷级别。被称作宫廷普洱的熟茶芽头细小,带有金色的毫毛,色泽褐红光润。这一级别的选料多半是做成散茶或沱茶独列品饮,并不压制成饼或砖。
特级:条索紧细,外形匀整、匀净;色泽红褐润显毫;陈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褐柔嫩。
一级:条索紧结,外形匀整、匀净;色泽红褐润较显毫;陈香浓厚,滋味浓醇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较嫩。    三级:条索尚紧结,外形匀整、匀净带嫩梗;色泽褐润,尚显毫;陈香浓纯,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尚嫩。
五级:条索紧实,外形匀齐、尚匀稍带梗;色泽褐尚润;陈香尚浓,滋味浓厚回甘;汤色深红明亮,叶底红褐欠嫩。    七级:条索尚紧实,外形尚匀齐、尚匀带梗;色泽褐欠润;陈香纯正,滋味醇和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实。    九级:条索粗松,外形欠匀齐、欠匀带梗片;色泽褐稍花;陈香平和,滋味纯正回甘;汤色褐红尚浓,叶底红褐粗松。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后期存储才能转化出更为醇厚甘甜的滋味。
不同的等级原料滋味不同,内含物质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正是这种不同和差异使得普洱茶后期转化滋味更为丰富。
如茶青相对粗老的九级熟茶内纤维素含量更高,而在后期转化中纤维素被转化为单糖、茶多糖,会使得茶汤甜度更高。    而单一的特级茶与九级茶相比,在相同存储条件、陈期之下其香气更为出众,但甜度相对低一些,耐泡度低。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6451452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