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鉴别 普洱茶品质主要由外形和内质两方面构成。外形,指未浸泡之前,保持自然状态的普洱茶的形态,主要条索形状、老嫩程度、色泽特点、气味类型进行比较鉴别。内质,指开汤以后茶叶所表现出来的品味特点。
一般从气味、汤色、滋味、叶底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好的普洱茶顺 活 纯 甘 滑 醇
【顺】优质的普洱茶,不管生茶、熟茶、老茶,都应该有这个最基础的特点,入口很顺。顺柔是指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对喉咙无刺激作用,却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这种感受是普洱茶品性的忠实反映,也是普洱茶平和宜人的真实表现。
【纯】这里的纯这个字并不是说一定要是纯料才是纯正的普洱茶,大厂基本上都有拼配的茶饼,只要拼配的配方好,也是很好的普洱茶。 这里所谓的纯,指的是在饮用过程中不会喝出有很杂的味道,反而可以喝出这款茶特有的味道。普洱茶的纯可从香气、汤色、喉韵、滋味等多个方面来品味。香气以纯正、干净为佳,不论是哪种茶香,均以舒适淡雅为上。汤色以清澈透亮为佳
【滑】柔滑的口感是针对普洱熟茶比较特有的描述,特别是一些陈放时间比较长的优质老熟茶,柔滑的口感是非常强的。
【活】好的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是有活性的,普洱茶内涵特别丰富,茶汤入口即能感受活力十足的茶性,给人以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没有活性的普洱茶,品饮中缺乏生命活力。品普洱茶的活性,最能获得普洱茶特有的历史内涵。
【醇】醇厚的感觉一定是和年份有关系的,年份越长的茶滋味越厚,而且新茶是不会有厚这个感觉的,一款好的新茶能喝出醇的味道但是喝不出厚的感觉,所以只能用醇来形容新茶,厚来形容陈茶。但优质的茶一定会有其中一种。
【甘】回甘生津这应该是很多茶友喜欢喝生茶的原因,好的生茶入口顺滑,回甘强烈生津持久。普洱茶之词汇
【茶气】喝茶时经常听到“茶气逼人”、“茶气强劲”、“茶气不足”的茶评,那么茶气到底是什么?从物理学上说茶气是茶叶能量释放的表现。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有时表现为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能从身体上的一些外在表现感受到茶气对自身感官、身体的影响、体验和冲击。 每个人体质的不同,每个人对茶气的敏感度也因人而异。茶气的作用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应及呈现方式。有茶友对茶气的形容“品后会脸颊发热,后背发热、出汗,后背感觉气往上冲,后脑头皮发麻,手臂及手掌、手指发麻,手心出汗,毛孔张开,有气穿皮肤之感。” 【汤感】对于茶的认识,始于香气和滋味,进阶之后才是汤感;好茶的汤感是细腻且持久、苦涩且甘甜的,总之让人喝起来层次丰富,口感充盈。 随着喝茶的年限增加,我们自然会提高对于茶的要求,而忽略一些最初不容易接受的苦涩,印象之中,好茶虽有苦涩,却退散及时,回甘迅速。用汤感来描述茶汤顺滑流转之意。例如,形容茶汤宛如灵动蝴蝶一样旋转于口腔之中,细腻顺滑,层次丰富。
【喉韵】品茶有别于饮水,细品才能感受其中奥妙,喉韵是普洱茶品茶中颇为重要的一个感知,指的是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例如滋润、鲜爽、醇厚,是最直观的解除喉咙干涸之感。 喉韵也被老茶客用来品评茶叶的优劣,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个因素,通常有很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都是满口回甘的茶,反之回甘较弱的茶也是喉韵一般的茶。 对于没有喉韵的茶,通常在口腔中开始,在口腔中结束,而喝到喉韵较好的茶,茶的滋味通常顺咽喉而下,满口余香。 【陈韵】普洱茶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陈茶中易感到。陈韵在自然,清雅淡然。陈韵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 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韵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韵引起共鸣、领会,激起思古之幽情,引发历史之震憾,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美感震憾,也就越陈越香了。 【山野气韵】指那些远离人群,远离人的衣食住行的茶带来的各种气息。这样的茶便像隐居的村夫一般,带有山野的气息,自然、野性还带着一点与共生圈万物完美的混杂气息。我们说一款茶叶有山野气韵,除了指这款茶的原料生长环境原始生态,还在于我们在这茶的加工工艺上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的本身气息。 【霸气】茶的霸气不是口腔的苦涩刺激,是茶内涵物造成的体感。体现在它的内涵物质丰富,里面茶碱等物质会让你的身体出现特殊感受,比如回甘、胃热、刮胃、打嗝、发涨、脸红、冒汗、心跳加快。这样的茶我们说它才是霸气、才有劲道。 【收敛性】收敛性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款茶的茶汤入口之后苦与涩明显被感知消退的整个过程,如果一款茶入口即苦,之后口腔还是苦涩味,那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底茶。 苦后有回甘、有喉韵且不锁喉,这个被感知的过程就是茶人常说的收敛性,而判断收敛性好坏的就是这个从苦到甘的过程的长短快慢。好茶的收敛性较好,苦涩消散快速,回甘绵延且持久,而劣茶苦涩始终伴随,且回甘缓慢短暂。 【挂杯】最早用于挂杯描述的是葡萄酒,挂杯指的是葡萄酒残液在杯壁中留下的时间,酒流的越慢,挂杯的时间就越长,说明酒中的内含物质越多。 但此挂杯非彼挂杯,普洱茶中的挂杯并非指液体流动的速度,而是指一款茶茶汤流经的杯壁香气持续的时间,同理,茶香在杯中停留时间越长,说明茶的芳香物质越丰富。 【回甘】说到回甘,大家可能认为似乎只有好茶才会回甘,其实绝大多数茶都会回甘,只是猛烈与否、持久与否的问题,优质普洱茶回甘迅速,有一种上升的扩散感,直至弥漫整个口腔,经久不褪。所以判断好茶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条件就是回甘是否猛烈、是否持久。 【生津】生津是口腔被刺激之后分泌额外的唾液之感,包括两颊和舌头周围,生津可以止渴,让整个口腔感觉顺畅舒服;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往往感觉口干舌燥,喉咙紧绷,也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更好的感受得到生津,常喝茶能缓解长期口干舌燥,改善我们的亚健康状况。 好茶自然生津,即便饮茶之后一两个小时,仍然能感觉得到口中生津源源不断,这种感觉非常美妙。生津跟茶的品质也有关系,好的茶内含物质越加丰富,生津就越能持久。 【舌底鸣泉】这是非常不容易见到的品茶词汇,因为这种体感是生津的最高境界,不仅生津强烈,而且源源不断,如同舌底涌泉一般。 【包裹性】其实这个词汇和汤感差不多,指的是茶汤香气、滋味整体呈现在口腔的感觉,只是包裹性指的是口腔的感觉,汤感指的是茶汤的特点。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形容相似的一个东西。 【入口即化】水性的一种表现。对新生茶,指茶汤入口之后不良的苦涩感消散速度快;对陈年普洱茶,入口即化指普洱生茶和熟茶经过长期合理存放之后的一种优良表现。 【丝滑】普洱茶茶汤入口之后湿润柔和的感觉,茶汤与舌面口腔的接触,如丝绸般顺滑,这是普洱茶存放年限够长形成的优良品质表现。 【活性】对叶底,是指茶叶极具潜力,对后期优良陈化效果的一种预判;对品鉴也是水性的一种表现,指茶汤给予舌头一种活泼愉快的口感,这也是优质普洱茶的重要标准之一。 【内敛】通常指茶香沉稳而不张扬,茶汤温和柔顺,耐人寻味,多用于形容熟茶。 【层次感】层次感,通常是用于形容视觉方面的词汇,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用来评价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香气层次,有香型变化,香气持久性和由强到弱的变化。口感层次,必须饱满而有前后。韵底层次,必须滑重而有深浅。 【协调性】协调性是基于苦、涩、香、回甘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的比例正好的舒适感。当一款茶的苦、涩、香、回甘、生津、厚度、喉韵各方面都具备了的话,给人的感觉应不至于单一,而是有些丰富饱满的,我们就认为协调性好。 【饱满】水性的一种表现,茶汤较厚。 【稠滑】水性的一种表现,指茶汤入口顺滑,茶性柔和,细腻饱满,如丝如缕。水性滑也可以说是普洱茶经过多年陈化后的共同特点,好的仓储中的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其滑的程度也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然也会有一定期限范围),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一个佐证。 【砂化感】水性的一种表现,品完茶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觉,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这种砂砂感觉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毫】毫是形容茶叶表层的绒毛,毫毛的数量跟茶叶的品种、嫩度、制作工艺有关。 嫩度越高的茶毫毛越多,比如绿茶的白毫是最多的,而普洱茶生茶的白毫相比绿茶则少了许多,但是毫毛更加粗狂,这是因为普洱茶树种所包含的物质更为丰富之故。 【条索清晰】条索是普洱茶工艺之后呈现的条状茶叶形态,条索越完整,说明工艺越认真,条索修长且茶饼内部没有碎茶,说明茶的原料用的越好,且内外一致。另外茶叶经过沸水冲泡十余泡之后,呈现出来的叶底,好茶应该是肥厚完整,而且看起来依然具有活性。 【油亮程度】买茶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茶饼的光泽程度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好茶的色泽都是饱满且油润度高的,因为普洱茶工艺的缘故,细胞壁被揉捻破碎,一部分内含物质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茶胶,这一部分茶胶附于茶饼表面形成泛光的油层,现成普洱茶独特的油亮程度。 【焦糖香】重火杀青之后的茶,会因为温度过高,茶叶内质部分开始轻度焦化而导致的香气,这种香气跟咖啡的焦糖香非常相似。 【茶水分离】茶水分离一般指两种情况,一种是茶质不好,内含物质不能较好的溶于水,导致明显能感觉得到茶是茶水是水;另一种指的是普洱茶十几泡之后,茶叶内含物质消耗殆尽,出现寡淡的水味。 通常几泡之内就出现茶水分离的现象,说明茶树的种类可能属于台地或小树,且树龄较短,内含物质不够丰富,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耐泡。 【仓味】茶叶存放久了多少都会带一些茶叶本身以外的一些味,不论干仓湿仓,仓味有愉悦的,也有难以接受的;通常所说的仓味又特质指令人不悦的杂味了,最直接的表述就是“霉味”,像老房子很久没人住,或者衣服在阴雨天没能及时干透的那种让人不舒服的味道。仓味、霉味、陈味,这三个词的界定在于“是否愉悦”,茶叶的“霉仓味”一般人都不会有愉悦感。 【马蹄脚】茶农不规范采摘,直接把嫩芽从茶树的干茎上拔了了下来,同时还扯掉干茎上一小面积的树皮,使茶树留下一个伤口,类似马蹄的形状俗称“马蹄脚”。不论是从保护茶树的角度出发,或者为了保证茶叶品质的最终目的,都应当杜绝茶叶中出现马蹄脚。 【木质化】普洱茶存储过程中,没控制好温湿度而造成茶叶内含物质多为破坏或氧化殆尽后,茶品浸出物质,只剩高比例的水溶性纤维质,称之“茶叶木质化”。有时也指茶叶采摘过老而留下的硬梗,营养价值缺失,成品中往往红变,影响美观。 【锁喉】品茶之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快感。 【醒茶】为了展现普洱茶的最佳口感,在品饮之前的处理步骤,一般分两种。 干醒,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 湿醒,即第一泡茶汤不喝,先用于浸润和预热,又称之洗茶或润茶,使后几泡茶汤口感更佳。湿醒原则:生茶醒一道,熟茶醒两道,水温不宜太高,汤宜快出。劣质普洱茶刺 刮 酸 燥 干 杂 怪 异 霉 【杂】茶汤味道不纯正,有杂味,这个杂味可能有很多原因,火气味、或者在仓储的过程中由于某此原因导致茶叶串了其他异味,这种普洱就已经不是一饼好茶叶了。 【酸】品饮茶汤的时候如果感觉出会有点酸味,这种酸味有两种可能性,首先就是仓储存放的时候环境没有注意好,造成了茶叶的变质所以冲泡出来的茶汤就会有酸味。还有就是可能拼配的配方出了问题,所以只要有酸味的普洱茶都不可能是优质普洱表现。 【霉】霉味这个很好理解,不管什么食品,只要他发了霉变说明东西已经开始变质发霉啦,这个主要的原因就仓储的问题,就算是质量再好的茶叶,如果存放的环境没合适,导致其发霉,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带着一股霉味的,这款茶叶基本上也就废了。 【干】普洱茶如果不够鲜活的话,只会让品茗者越喝口越干。好的普洱茶会有持久生津的表现。 【刺和刮】有些茶泡出来的茶汤入口的时候会感觉到对口腔和喉部的刺激,感觉并不会太顺畅,这和优质普洱茶的口感是有鲜明的对比的。 【燥】这种口感在熟茶上最容易出现,因为有些熟茶会有发酵过度的时候,所以会有燥感比较强烈,这是茶厂在加工工艺上的细微差别。 【腥】喝到熟茶里感觉到一股泥腥味,也就是我们说的堆味,如果原料和工艺足够优秀,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堆味的。 【叮】叮舌,茶友说不好的茶总是会叮舌头,在喝后很长时间,舌头总是感觉有一层东西叮在上面,吐之不掉,挥之不去,让人不舒服。 【齁】在喝过熟茶之后,会觉得喉咙中上部感觉有点难受,茶友的描述是“齁齁的”。其实茶友应该说的是锁喉,除了工艺和仓储会导致这种感觉意外,如果冲泡方式不对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总归而言,普洱茶之优劣,优者入口干净,清爽,劣者入口味杂,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