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树茶感兴趣的茶客,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品鉴,即使可能已经有一定经验,也想更深入。首先,得先解释什么是古树茶,通常指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其次,生态环境好、内含物质丰富、口感层次感强,这些是古树茶的优势。
接下来是品鉴的步骤。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这些是传统茶叶品鉴的要素,必须包括。但古树茶可能有特别之处,比如香气明显,苦涩协调等。再比如香气部分,要区分不同阶段的香气,热嗅、温嗅、冷嗅的不同表现。然后,要避免误区,比如树龄不是唯一标准,产地和工艺也很重要。还有价格高昂未必是山头真实反应,与厂家销售层级过多有一定关系。另外,冲泡方法的影响,水质、水温、器具的选择,这些对品鉴结果有影响。茶客一般也会关心如何辨别真假古树茶,比如通过叶底的柔韧性和活性,或者喉韵和体感这些高级指标。比如喉韵是指回甘和喉咙的感觉,体感是身体反应如发热或发汗。另外,如何开始品鉴,从观察干茶到最后的叶底检查,外形要观察条索是否符合出产地特征,颜色是否自然;香气要分阶段闻,注意是否有杂味;汤色要明亮透彻,不能浑浊。
(比如这次发售的四星凤凰寨,具有倚邦古树茶的典型特征,饼面非为所谓的金芽,而是一芽二三叶,只不过倚邦古树茶为中小叶,可以讲是易武片区唯一可以用叶形分辨大小树的依据。倚邦,曼松种植的小树茶,即使是移栽的古树,也为中大叶形,此为辨认方法之一)
品鉴古树茶需要结合感官体验与专业知识,重点关注其生态背景、外形特征、香气层次、口感韵味及叶底活性等。以下为系统化的品鉴要点:
一、核心品鉴维度
生态溯源树龄真实性:如果没有品鉴穿透力的技巧,很难鉴别,往往从厚度香气入手,是标准,也非唯一标准,穿透力则是唯一标准,只是难以表达!也无法表达!
微环境特征:高海拔(1200米以上)、植被多样性、无人工干预的原始生态更易出优质茶。
干茶形态条索特征:各地大中小叶有差异,普遍讲,条索要清晰而无杂乱感。
匀整度:古树茶因采摘及手工揉捻可能稍显不均,但无碎末杂质。
香气解析冷杯香:注水前嗅干茶,优质古树茶具清雅花果香或蜜甜香,无异味。热嗅表现:冲泡后香气沉稳持久,层次丰富(如兰香→蜜香→木质香),劣质茶香气浮散或带烟熏、酸馊味。汤色动态
色泽演变:新生茶金黄透亮,忌浑浊或悬浮物(需要区别春茶毫)。茶氲现象:优质陈茶汤面可能出现“茶氲”(油脂类物质折射光线的油雾),属加分项。口腔体感前段:入口鲜爽度高,苦涩协调且迅速化开。中段:生津回甘明显,喉韵深(清凉感或甜润感直达喉底)。后段:耐泡度强(15泡以上仍有味),尾水甜润如冰糖。滋味结构:体感反馈:茶气足者饮后可能出现背部发热、掌心出汗等经络反应。叶底诊断活性检验:手指揉捏叶底,古树茶叶片柔韧有弹性,不易碎烂。脉络特征:主侧脉清晰隆起,叶缘锯齿钝化(树龄表征之一)。二、关键注意事项避免认知误区树龄迷信:树龄并非唯一标准,适口性最重要。单株神话:单株茶个性鲜明但稳定性差。冲泡变量控制水质选择:弱酸性软水(pH 6.5-7.0)为佳,避免矿泉水矿物质干扰茶味。水温梯度:新生茶建议90-95℃。注水手法:沿杯壁定点缓注,避免直冲茶叶导致过度析出苦涩物质。
三、进阶品鉴技巧对比品饮法:横向对比同产区不同树龄茶样(如百年古树与30年台地茶),感受厚度与喉韵差异。空杯留香:饮尽后静置茶杯,古树茶冷杯余香可持续时间长,劣质茶香气消散快。隔夜观察:优质古树茶汤隔夜后无明显氧化变色(因茶多酚稳定性高),劣质茶汤易变浑浊。
总结古树茶以身体感受为要,小树以口腔反应为要。最终以“愉悦感”为核心标准,避免过度追求稀缺性而忽视适口性。
来源: 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23年04月18日